第40章 好人卡(1 / 2)
经过这么两次汇演。
《我的祖国》这首歌,已经让不少人听到,并且喜欢上了。
随着文工团还有郭心爱等歌唱家,不断的四处汇演,这首歌也必将会传遍大江南北。
也许绝大部分老百姓只会记得是谁唱的,不会关注是谁写的。
但对于张伟来说,这一点都不重要,领导们知道就足够了。
张伟一曲唱罢。
汇演也就差不多接近尾声,他今天的任务也到此为止了。
趁着领导讲话的工夫,张伟回到了自己父母身边。
“老太太,今天的节目好看么?”
“好看,好看,小伟你说的好,唱的也好。”
“哈哈,您高兴就好,一会儿我送您回家吧。”
“不用不用,今天天气不错,我自己慢慢腿着回去就好了。”
张伟也没有坚持,61岁对张伟来说,其实也并不算太大。
而且,王奶奶的身子骨也确实如她自己说的那样,还是很硬朗的。
真要是赶路,倒也能带起,些许的微风。
随着春节的到来,四合院里面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平日里的小算计,小龌龊,也都被大家藏了起来。
见了面都是笑嘻嘻的打个招呼,关系还算可以的,也总是会问一问年货办的怎么样了。
汇演结束以后,张艳的嘴就没停下来过。
一直哼着《我的祖国》,她很喜欢这首歌。
尤其喜欢歌曲的第一句。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这在这个年代。
宽阔的河岸,两边美丽的稻田。
几乎所有人心目中的家乡,都有这么一副景象。
这也瞬间就勾起了人们对于家乡的美好记忆。
张艳也在中院终于找到了一个小知己。
那就是何雨水。
何雨水回到院子以后,也在重复唱着第一段。
倒不是说何雨水有什么感悟,只不过她只会唱这么一段。
而张艳在唱歌这方面还是有些天赋的。
一大一小两人,就这么反复的唱着《我的祖国》。
当张伟的歌,在中院飘荡的时候,贾东旭的心情就可想而知了。
不说张艳现在根本没什么好脸色给他。
光就是唱的这首歌,他也不敢去说什么。
这万一被人上纲上线的话,那还真不如回贾张氏的老家种地去算了。
1952年,闰年,闰五月。
年三十这天,家家户户都开始为晚上的那顿饭做着准备。
不管平日里怎么艰苦朴素,今天总是要见点荤腥的。
张伟依旧在工作,抗美援朝是现在主旋律。
对于军属,烈属的帮扶工作,也是区里面的头等大事。
下午的时候,张伟拎着区里面准备的物资,去了王奶奶那边。
东西不算多,一袋面粉,一斤猪肉。
只有一斤猪肉,是因为王奶奶家只有她一个人了。
上面有规定,如果是1-2两口人的话,是一斤猪肉。
如果是3-5口的话,两斤猪肉,以此类推。
张伟自己对肥肉没什么兴趣,但他还是替王奶奶抢到了最肥的那部分。
这年头,肥肉比瘦肉用处大多了。
熬猪油,炼油渣,都是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事情。
等到张伟拎着东西进了王奶奶所在院子的时候。
其中一户人家,就很热情的凑了过来。
“张伟同志,这是给王老太送年货来了?”
“呵呵,是啊,这是区里面给烈属准备的。”
“霍,这肉可够肥的啊。”
张伟笑了笑没有搭腔,径直朝着王奶奶的屋子走了过去。
王奶奶所在的四合院是个三进的院子。
大门在右侧,旁边是倒座房。
进了大门,正对面便是影壁。
左手穿过屏门就是外院了。
通过二门,进入内院。
内院分东西两个厢房。
在内院的尽头是正房,正房的两边各有一间耳房。
耳房比正房小,就像正房的两个耳朵。
正房的后面是后罩房。
在以前,老人一般住正房,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
倒座一般是佣人住的,家里的女儿住后院。
老太太原本是被安排在正房的。
后来,现在住在正房的那一家,因为家里人口多,便和王奶奶打了个商量。
王奶奶心好,也没什么说什么,自己就主动要求换到了耳房去住了。
王奶奶这会也在家里打扫卫生。
张伟眉头皱了皱。
因为,他看到住在正房的那家人呢,正在门口唠嗑。
王奶奶见张伟来了,连忙放下手上的抹布,迎了过去。
“小伟,家里都忙完了么?”
“家里有我媳妇在呢。”
“王奶奶,区里面给您准备了年货,我给你拿过来了。”
“哎呦,我一个人哪吃的了这些啊,小伟,一会儿这肉你拿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