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爱心传递:浩涵慈善基金会的岭西之行(1 / 2)
1998 年,香港回归祖国的第二年,整个香港都沉浸在新的发展机遇和希望之中。在这充满活力的时代背景下,古哲浩和刘诗涵这两位心怀大爱的企业家,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他们并未满足于物质上的成功,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地方。
就在昨天晚上,他们在一场重要的活动中赢得了一笔丰厚的奖金。没有丝毫犹豫,他们决定将这笔奖金注入浩涵慈善基金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何卫南,作为他们信任的下属,肩负起了推动这一善举的重任。
何卫南深知这份使命的重要性,他立刻找到了浩涵慈善基金会的行政经理刘海涛。刘海涛是一位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专业人士,对于慈善事业充满热情。
两人经过简短的商议,决定首先联系香江华联办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李光辉副主任。他们相信,通过华联办的协助,能够更好地了解在岭西贫穷山区捐款建设希望小学的要求和细节。
在那个通讯还不像现在这般便捷的年代,联系的过程并不容易。他们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几经周折,终于与李光辉副主任取得了联系。李光辉副主任对他们的善举表示高度赞赏,并热情地介绍了岭西贫穷山区的现状。
岭西,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壮丽的山水风光,但在一些偏远的山区,贫困却如影随形。那里的交通极为不便,许多村庄只能通过崎岖的山路与外界相连。
村民们的生活主要依靠传统的农业,收入微薄。孩子们的教育现状更是令人担忧。由于学校数量稀少,很多孩子不得不每天步行数小时甚至更远的路程去上学。
有些孩子因为家庭贫困,根本无法承担上学的费用,只能早早地放弃学业,帮助家里务农或外出打工。
学校的条件也非常简陋。许多教室年久失修,屋顶漏水,墙壁斑驳。教学设备更是匮乏,有的学校甚至连基本的课桌椅都不够,孩子们只能挤在破旧的木板凳上听课。
教师资源也十分紧张,一些学校只有为数不多的老师,他们往往要承担多个年级、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李光辉副主任详细地介绍了捐款建设希望小学的要求。首先,捐款人需要明确捐款的用途和意向,确保资金用于学校的建设和教育设施的改善。
其次,捐款的过程需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进行,确保资金的安全和透明。同时,建设希望小学需要符合当地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确保学校的质量和安全。
关于建设一间小学的大概费用,李光辉副主任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了估算。包括土地征用、校舍建设、教学设备采购、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费用,大约需要几十万元。当然,具体的费用还会因地区、规模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对于将来捐款的去向,李光辉副主任表示,华联办将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捐款将主要用于学校的建设、教学设备的购置、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同时,华联办将定期向捐款人汇报资金的使用情况,接受捐款人的监督。
在建设过程中,捐款人是可以监督款项使用的。华联办将邀请捐款人参与建设过程的监督,定期向捐款人汇报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捐款人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款项的使用情况。
而在建成小学后,捐款人当然可以去现场参观。这不仅是对捐款人的一种回报,也是对他们爱心的一种肯定。捐款人可以亲眼看到自己的善举给孩子们带来的改变,感受那份温暖和喜悦。
古哲浩、刘诗涵和何卫南等人听到李光辉副主任的介绍后,心中充满了感慨。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创造财富,更是要回馈社会,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
于是,他们决定尽快启动捐款建设希望小学的计划。刘海涛开始着手制定详细的捐款方案,包括确定捐款金额、选择建设地点、联系施工单位等。何卫南则负责与华联办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情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建设希望小学而努力。他们四处奔走,筹集资金,联系各方资源。同时,他们也时刻关注着岭西山区的情况,关心着孩子们的教育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捐款建设希望小学的计划终于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并确定了建设地点。施工单位也已经进场,开始了紧张的建设工作。
在建设过程中,古哲浩、刘诗涵和何卫南等人多次前往岭西山区,实地考察建设情况。他们看到了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看到了村民们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们也看到了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与施工单位、华联办等各方沟通协调,解决问题。
第一階段,他们投入资金,准备建设20间希望小学。预计第一间希望小学会在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从那以后,古哲浩、刘诗涵和何卫南等人继续关注着广西山区的教育问题,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