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练拳(1 / 2)
算算日子,已在林娘子家住了七天。
受生活环境影响,父子俩的作息自然调整过来。
有手机,但没了电。
油灯也不能总点着,太费油了。
晚上没什么娱乐,基本九点多就睡了。
第二天,随着晨光起身,帮忙做些农活,八点多吃早饭。
干活、看书、辅导小孩功课,下午四点多吃晚饭。
稍作休息,开始说书,到晚上七八点散场。
充实吗?
不,枯燥单调!
李然决定找点事做,这天清晨起床,洗漱完毕后,他拎着根木棍来到院中。
木棍没什么特别,就是普通的木棍。
他扎稳马步,双手握拳。
接着出拳如电,左拳向前直击,右拳紧跟其后,拳风呼呼作响,身体微微晃动,脚步灵活变换,时而前踏,时而后撤,左闪右避间又是一连串的拳影。
“你在干嘛呢?” 李国强站在房檐下。
李然回答:“练拳。”
李国强好奇地问:“就这么几个动作?”
“我就会这些啊,” 李然详细解释,“这也不算什么拳招,更像是练武之人练基本功,锻炼全身肌肉的配合能力,还有对拳的基本掌控。这是我以前在网上看到的健身拳法,一直没练,现在试试。”
“感觉怎么样?” 李国强问。
李然又练了一会儿,体会着说:“确实能锻炼肌肉协调性,每次出拳,从脚到腰,再到双手都要配合。尤其是腰,别看是手在出拳,其实腰力很关键。”
李国强评价:“这看起来不怎么样,比广场大妈的太极拳都差。”
李然无奈道:“我和大妈比什么呀?”
“那你接着练吧。” 李国强去帮林婉清喂蚕了。
李然不是瞎练,每次挥拳,他都在感受力量的来源。
脚下的力、腿部的力、腰部的力、背部的力、双臂的力、手腕的力…… 这些力量要协调组合,不然动作生硬,出拳也不顺畅。
这是练拳之人最基础的训练,就像练功夫的扎马步、练枪法的抖枪杆、踢足球的练传球。
至于更精妙的招式,李然还没到那个程度。
练着练着,身体就热起来了。
虽然动作幅度不大,但全身肌肉都在运动,就算以后不拿拳打人,也能当作健身。
蚕宝宝的早餐结束,王大婆在家干活,林婉清带着李国强上山了。
“那一大片果园,是刘家员外家的,” 林婉清在山腰上说,又走了一会儿,过了果园后又道,“这片山林也是他家的,外人不能进来砍树。”
李国强点头:“难怪我们砍柴要走那么远。”
唐朝初期,朝廷限制土地兼并,大部分山林湖泊是百姓共有的。
唐朝中期后,租庸调制崩溃,改为两税法。
大宋沿用两税法,还放开土地买卖。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交给民间,地方官员只负责协调引导。
于是,地方豪强用钱搞基建,趁机霸占山林湖泊。他们填湖造田,把公有湖泊变成私人土地。他们修建堤坝、开凿水渠,控制用水权,百姓浇地要交水费。
总体而言,全国基础设施发展快,农业生产力提高,但豪强对地方的控制也更强了。
像林婉清指的这片山林,本是村民共有的,刘家并没有地契。
但这片林子就是刘家的,谁敢乱砍,后果自负!
李国强问:“山上没有小溪、泉水之类的吗?”
父子俩打算开荒,在那儿建房,不管种地还是生活,都得有稳定水源,毕竟山上离河岸远。
林婉清说:“有溪流,还有水潭。那里也被刘家占了,附近住着很多果农,专门为刘员外种果、制果干。”
这就麻烦了,适合生活和生产的地方,不是刘家的地盘,就是被村民占了。父子俩想开荒,找不到合适的地!
也是,有好地方哪还轮得到外人?
本地人又不傻。
要找好地方开荒,得回山贼村下游。但那里离集镇远,离县城更远,而且附近有山贼。
李国强又问:“买地什么价钱?”
林婉清说:“能种麦子的田,每亩大概一两贯钱。特别肥沃的,每亩能卖两三贯。能种粟米的旱田,每亩几百文。只能种黍、麻的山地,每亩最多五百文,甚至两三百文就能买到。山林柴地更便宜,几十文就能买一亩。”
挺便宜的,李国强决定卖了毛笔买块地。
不用买好田,估计田主不愿卖,买山地或山林就行。
林婉清又说:“这价钱是没经过官府的。”
“私下买卖啊!” 李国强惊讶。
宋代很多田产是隐田,不给官府交税。大户如此,小百姓也一样,而且买卖田地在官府过户要交税。
所以经常私买私卖,只签个白契(非法买卖合同)。
这种白契没保障,交易全凭信用和双方实力。
就像林婉清家的地,差不多三分之一是隐田。虽没田契,官府不承认,但村民认可,都知道是谁家的。
蔡京下令全国清查田产时,东乡知县为了政绩,查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