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01章 就你们像过日子的(1 / 2)
“小冯!”凌晨三点钟,老朱在帐篷外敲了敲,轻声道。
“嗯?”冯素莲迷迷瞪瞪醒来,“醒啦!”
今天炊事班磨豆浆,比往日早一点儿起床,冯素莲翻身坐起,白洁茹也跟着起来。
从暖和的被窝里钻出来,冰冷的空气一激,人不自觉的打个哆嗦,好冷!
搓搓脸,甩甩头,甩掉瞌睡,两人迅速穿好衣服,洗漱后来到厨房。
老朱他们已经调整好磨子,开始磨豆浆,豆子是昨晚泡的。
磨子不大,外径直径不过两尺左右,再大就不好手推。
得借用长长的木架推动,那种大磨子推着费劲儿,但磨出来的东西细腻。
几圈后有豆浆流出来,流到磨口下的木桶。
泡了五斤豆子,满满一大桶,磨了一个多小时。
操场上几根木棒架起,中间横放一根木棒,滤架吊在横着的木棒上,过滤豆渣,然后熬豆浆。
炊事班的动静有些大,好多战士被吵醒,不待吹哨就起床洗漱。
厨房炊烟袅袅,除了馒头香,还有淳厚的豆香味儿。
七点钟战士们排着长长的队,等着打饭。
一碗豆浆、两个馒头。
豆浆原汁原味儿淳厚香浓,可惜没糖,只能吃白味儿或加盐。
就这样战士们吃得很满足,终于不再是白粥、馒头。
“咦,这馒头味道不错!小冯啊,是怎么做的?”
早上扶部长吃着馒头,觉得很香甜,不是平常吃的白味儿。
“首长,这里面添加了醪糟水,发酵,顺待添加酸甜味儿,口感好些。”冯素莲回道。
“瞧瞧,还是小冯会想办法!”扶部长笑道。
按理白味儿馒头最好吃,可长期一直吃,再好吃的东西都会让人受不了,换一下口味挺好的。
饭后运输车留下一辆等着装水缸、泡菜坛,其余的随首长们离开。
“小同志,好好干!”首长们鼓励道。
“是!首长!”冯素莲大声回道,随后期期艾艾的,“首长,那个…”
“小同志,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扶部长道。
“那个,首长,补给能不能送点儿麦子上来?”冯素莲小声道。
“麦子?”扶部长不解,种麦子?这里属于高寒地区,麦子可种不了。
“是、是,发麦芽做麦芽糖,这里没糖,长期不吃糖,战士们想得很,有麦子就能做麦芽糖,给大家解解馋。”
冯素莲越说声音越小,会不会要求太多?
“嗯!可以考虑!”扶部长想都没想道。
白糖在内地都是紧俏物资,高原补给中几乎没有白糖的存在。
小冯建议很不错,没有白糖,自己土法制麦芽糖,也能解决没糖吃的困扰。
“?”冯素莲惊讶抬头。
“怎么?不要?”扶部长笑。
“要!要!”冯素莲惊喜道。
“好好干!”扶部长重重拍了拍女战士肩头。
又对陶大勇几名战士道,“以后这里就是土杂厂,你们把好质量关!多生产些水缸、泡菜坛、小火炉。”
“是!保证完成任务!”陶大勇几人认真道,眼里全是骄傲。
一觉醒来,士兵陶大勇变成土杂厂厂长,尽管只有十几个兵,可级别变了,是干部!
“不错,一团很好!继续努力!戒骄戒躁!”张军长、谭政委对团部领导们道。
“是!”唐政委、高团长脸上洋溢着笑容。
车子离开营区,向临芝奔去,这次视察工作很满意。
营区工作照常进行,该干嘛的干嘛。
冯素莲在一个大簸箕里铺上湿纱布,将昨晚泡发的绿豆均匀平铺在纱布上,盖上纱布洒上水。
用木板锅盖压住,放在阴凉、避光处。
“这就好啦?”老朱问。
“嗯,每天定时浇水,保持湿润,不能见光,四五天就好了!”冯素莲道。
“那锅盖咋办?”老朱纠结,高原做饭没锅盖可不成。
“啊?”冯素莲为难,得用重物盖住,豆芽才长得粗壮。
发豆芽除了温度影响,还要有水分,还要遮光、要有重物压住,才发得又快又粗,不然发得慢不说,还很细。
“用这个行不行!”白洁茹找来一件破雨衣,“上面盖点儿土,不也是重物?还遮光!”
昨晚白洁茹与冯素莲整理资料,弄明白了发豆芽的诀窍。
“咦,还是你会想办法!”冯素莲高兴道,自己怎么没想到呢?
大锅盖还给老朱,盖上破雨衣,再盖上一层土。
“嗯,四五天后咱们能吃上豆芽了!”冯素莲满意拍拍手。
院坝的面筛里,晾晒的酒曲子菌丝晒干,老朱颠儿颠儿找来玻璃瓶,将酒曲收好,以后做醪糟全靠它!
弄完这些,快九点钟。
冯素莲没去山坡上挖野菜、蕨根,和白洁茹把补给中的萝卜挑选出好的清洗。
一部分切成条晾晒,一部分洗净晾干,等着做泡萝卜。
品相不太好的留着做菜、包包子吃。
操场上摆得满满当当的,有萝卜条、蕨根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