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十元熙郡主(1 / 2)

加入书签

杨卓和毕晴,越过了岐山,进入渭河流域,进驻市集。

他们买了几件旧衣服,乔庄改扮,成了寻常人,进了客栈。

客栈里,不多时来了一队官军,找到了店老板,喝道:“老板,见到过一个白面汉子,二十多岁年纪嘛?”店老板一怔,说道:“这里经常来二十多岁的年轻后生,官爷说的到底是哪一位啊?”官目说道:“那是个苏杭口音的人,来过没有?”店老板支支吾吾,说道:“苏杭的不常来,没来,有时候经常看到四川湖南的人来此,至于苏杭的,没有。”官军看了看店老板,喝道:“如果你知情不报,必死无疑。”

此时,店老板唯唯诺诺,一时官军出了客栈,直投东去了。

没过多一会,又是一波人前来探问,却是一拨大内侍卫,还有两个太监随性。

一个太监的问法,和那个官目一般无二。

店老板深知事态严重,但是又确实不知,只好如实回报。

那两个太监引着大内侍卫,一起出了门去,向东而去。

杨卓和毕晴对视一眼,暗道:“这是什么人不开眼,得罪了朝廷的喜公公呢?”

毕晴暗道:“南方人,苏杭口音,难道是江南剑道的人吗?”

杨卓的想法与毕晴一致,认为他们追捕的人,就是江南剑道的人,可是江南剑道的人,又怎么和朝廷的人起了冲突呢?

两人不理解,也只好不问,自行在客栈里歇宿。

客栈里,深夜,四周里呼哨声大作,似乎有人骑马奔行。

杨卓和毕晴一起醒来,同时开门,窜到了街上。

街市上,有人骑在马上,大声喝道:“快追,贼子往东去了,喜公公有令,凡是缉拿到叛贼者

,赏金五百两,卷千匹。”说完,一队马军向东追去。

接着一大队的步军从北面过来,协助马军四处捉拿叛贼。

但是,折腾了大半夜,他们还是没有捉拿到叛贼。

杨卓和毕晴早回去歇息了,次日早晨,一起出来吃早餐。

客栈大厅里,聚集了不少的武林中人,看来蒙斯纳音还是把消息散播出去了。

同时,看到了一个姑娘,驻足门口,接着慢慢走进来了。

那是个身穿淡黄色小袄,月白色罗裙的姑娘,气质不俗,淡雅非凡。

那姑娘手持短剑,座了杨卓和毕晴的对面,一时点了一碗素面。

此时官军再次出现在了门口,几个官军冲进来,喝问:“喂,老板,见到一个白面后生,二十多岁,苏杭口音,身高八尺多的?”

店老板一天之内被探问了七八次,有点不耐烦,但是不敢惹他们,只好如实回复。

一队官军从旁掠过,投东而去。

接着两个太监,和几个大内侍卫,一起进来了,还是老话题。

这两个太监尖声尖气的,颐指气使,说道:“店老板,如果你知情不报,我就差人把你这狗窝点了。”店老板十分害怕,一时唯唯诺诺,不敢抬头。

那个太监一时看了看四周的武林中人,说道:“这个客栈真是奇怪,怎么突然多了这么些乌七八糟的人?”有几个年轻后生,压不住火,就要发作,年长的人压住了他们的肩头,示意他们别招惹这些太监。

那个太监看了看这客栈,又看了看这些武林中人,阴阳怪气的说道:“你们这些走江湖的,也要受朝廷的规矩,别招惹我们喜公公,不然都没有好下场。”

那几个江湖人物依旧没有动。

那个太监一时说道:“不久前,有人偷了喜公公的东西,藏在了此地,我们搜不了一夜,都不见踪影,我很是奇怪,是不是你们当中有人把他匿藏起来了?如果我得知,那个叛贼和你们这伙人勾搭连环,我就诛你们的九族。”

那个姑娘把手中的面碗一墩,咳了一声,却没说话。

一个太监一看,有人挑衅,就走了过来,说道:“嘿嘿,你个姑娘,一个人不好好吃面,多管闲事啊?”

那个姑娘一时笑了,说道:“既然你问我了,我告诉你,朝廷的规矩,不是你们来定的。”

太监一时气恼,尖声尖气的说道:“你是什么人,敢和我们喜公公叫板,不知死活的东西。”

那个姑娘摸了摸自己的短剑,随即放下,说道:“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不是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太监阴阳怪气的说道:“你好大的口气,你到底是谁?”

那姑娘不吭声。

一个侍卫过来喝问:“你到底是谁?”

那姑娘依旧是不吭声,自行缓缓的吃面,俨然间旁若无人。

一个侍卫一时拔出了长剑,怒目相向。

一时,毕晴暗中发力,一股阴劲从袖中弹出,铮的一声,那侍卫的剑鞘陡然间弯了,连剑都插不回去了。那个侍卫骇异之极,不知道何人作祟,以为是姑娘捣鬼,喝道:“你捣鬼,弄弯我的剑鞘。”

那个姑娘淡淡说道:“弄弯你的剑鞘算什么,我还可以打掉那位公公的帽子。”

说完,单手一挥,那其中一位公公的帽子,果真是应手而飞。

那个公公露出了一个光秃秃的脑壳,大呼小叫的:“来人,把她拿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