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九河朔乱局(1 / 2)
忽然见到了吊桥落下,缓缓落到了护城河上,唐娉雪喜出望外。
唐娉雪当先率领两千士兵,冲过了吊桥,到了瓮城里。
但是,瓮城里,却是陡然四门关闭,身后的吊桥陡然扯起来了。
唐娉雪暗道糟糕,中了诡计了,是自己太心急了。
一时四周箭矢如雨,士卒纷纷倒下,哀嚎声不绝于耳。
唐娉雪急速后撤,躲到了墙角处,躲避箭矢。
唐娉雪一时到了身后的城门处,单刀划出,当的一声,击中了城门。
城门却极为厚重,三刀过去,不但没砍穿城门,反而将长刀砍折。
唐娉雪抛去断刀时,四周城楼上抛下了不少的硫磺火球,霎时间瓮城里化作了火海。
唐娉雪暗道完了,此时被困瓮城,火球肆虐,势难生还。
恰在此时,身后的城门被人一掌震飞,轰隆隆的声响震动了城楼上的军兵。
但看到杨卓,毕晴和蜀中魁,一时拉起了萎缩在墙角的唐娉雪,撤出了城门,越过了护城河。
外面的军兵看着主帅围困,也是准备强攻的,此时却看到主帅唐娉雪安然撤出,立时心中大安。
唐娉雪收拢了士卒,城内冲出了大队的军兵,开始追击。
唐娉雪带着军卒,且战且退,才算是脱离了危险。
唐娉雪对几个人千恩万谢,一时收拢人马,查点之下,折了两千多人。
唐娉雪不免心中懊丧,一时默然。
出师不利,唐娉雪只好回转安阳,继续坚守。杨卓三人拜辞唐娉雪。
此次
失利,只因操之过急,加之触及了上党王的根本地盘,所以才有此败。
元榷眼看着元镇挫败了唐娉雪的进攻,心中稍安,暗自赞许。
不多日,元融的女儿元颖,已经从北海秘密潜至洛阳,进行安顿。
北海王心里的大石头,也终于落地,一时洛阳倒也无事,两王心中稍安。
此时,唐度夺取晋城未遂,却直接挥军杀奔东方黄河沿岸。
唐度大军彻底掌控京杭运河山东北段,由此切断北海和洛阳的联系。
同时,河间王也迅速行动,派兵袭占东面北海王故地,直至北海全境,尽数归附河间王所有。
上党王和北海王虽然占据了洛阳之地,却是腹背受敌,而此时河间王和唐度却是同时行动,迅速控制了山东在黄河沿岸的主要地区,可谓是釜底抽薪,叫北海王心疼不已。
可是,这一带的百姓,大多痛恨元融的横征暴敛,和虚荣奢靡的生活,进而一看到河间王大军来此,自然是万民来迎,竞相归附,十分壮观。
就此,北海王驻地全部落入河间王控制下,唐度和河间王军马隔河相望,互不相扰。
当时,北海王之女元颖也是饱读诗书,眼看着此种局面,却是心中焦虑。
上党王虽然也丢失了上党以东的部分地区,但是相比北海王丢失北海全境,那也就不算什么了。
此次举兵谋反,上党王为主,北海王为辅,可是北海王的属地却尽数丢失,等于没了退路。
上党王虽然丢失了河
朔部分地区,可是上党和晋城,晋阳,大同朔州等处,尽在上党王掌控下,其实上党王所失甚少,起码就算洛阳不保,也可以退守三晋大地,保有一线生机。
可是,北海王却是被逼上了绝路,不得不和上党王一起走下去,如果不走也不行,因为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北海王其实也如此想,可是此时此刻,再去后悔,也无济于事了。
可恨唐度和河间王,竟然不得朝廷诏令,就此堂而皇之,分割了山东各地,据为己有。
其实,这是战场应变,既然两个王爷不顾自己的王家身份,自作反贼,据守京师而驱走国君,自然是大逆不道,其地自然沦为官军所有,这是无可厚非的。
就算河间王和唐度同时报奏朝廷,请求出兵山东,剿灭北海王残存实力,朝廷照样会下旨照办。
可是,如此一来,势必给北海王以喘息之机,可谓战机稍纵即逝,不可延误。
河间王和唐度都是战场宿将,面对此形势,不可不作此权宜之策。
故而唐度夺取运河北段时,河间王也十分默契的出兵北海,夺取北海王的故地,教其失却根基,不得不和上党王一起死守洛阳,这也是一种心理战。
唐度和河间王如此做法,却顿时将洛阳至南阳,开封一线,东南至信阳诸城,都囊括进了官军的包围中,为此后剿灭两王势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洛阳城的两王,面对北海丢失的局面,运河段全部被切断,一时也是
焦躁不安。
好在此时,长安的新君还要整饬国务,休养备战,而唐度在东面和河间王相去甚近,还不能彻底融合,起码不是贴心到可以共同举兵进攻洛阳,所以东线暂时无忧。
南线的南阳诸城,信阳一带,虽然也十分薄弱,但是江陵王和亳州王,都是不图远谋的人,面对此时的局面,多数在观望,而不会和河间王,唐度贸然联军来夺取洛阳。
这也是他们可以在此幸存的一个重要契机。
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