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章 赵启章简直要成为神人了(1 / 1)

加入书签

蘑菇菌厂换了周有恒当厂长,风风火火地生产了一个多月,一万瓶蘑菇菌封装完毕,静待发酵成熟。

没过多长时间,两个技术员说,时候到了,就开瓶检查。检查过后就说菌种生产得完全合格,可以向外出售了。

但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被经常性的劣质种子哄怕了,虽然都想种蘑菇,却又没人敢种第一批。

周顺昌见到赵东城的时候,问他:“你联系的那些蘑菇种植户呢?”

赵东城一脸无奈:“我当时答应人家先种后付款,现在我不负责生产菌种了,不知道菌种的质量到底咋样,不敢冒这个险了。”

周顺昌只能干着急。

没办法,他免费送给村里的公办小学一百瓶,说是全当做实验了。

学校里的老师学生费了好大的劲,又是打扫房间,消毒,又是拌麦秸、拌种子、搭棚架,好歹把菌种撒匀溜种好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几大间棚架上,只是零星地长出来几个瘦小的蘑菇芽,两个技术员马不停蹄地在棚架间拨弄着,就是没办法让蘑菇长得再多一点。

万般无奈,周顺昌只得去县里请了一位专家过来,专家敲烂一个瓶子,仔细地看了看,说是消毒不彻底,拌入原菌的方法可能也不对,总之,一万瓶蘑菇菌种几近报废。

村民们得知消息,这一惊非同小可,花了那么多钱,生产出来的蘑菇菌种竟然是废品!

有胆子大点的,当场就在村部大院里,日娘吧唧的骂了起来,没有人出来制止。

又不是一个人干的,谁想找骂呢?

那些刷瓶子的,跑腿的,都来找周顺昌要工钱。

周顺昌不想认账:“你们找我干啥?又不是我找你们干的活,谁找你们干的活,你们找谁要钱去!”

他这样一说,这些人又都缠着赵东城要钱。

赵东城火冒三丈,立即找到周顺昌理论,周顺昌就训那些人:“谁让你们找赵东城要钱的?他现在又不是厂长了。”

大家一听又要去找周有恒。

周顺昌看这不是个事,只好拦住了:“好了好了,不就是一点工钱吗?以后给你们免义务工算了。”

大家都很失望,心想原打算得了钱割点猪肉,回家包饺子改善改善生活的,现在看来饺子是包不成了。

有人不愿意,说不想免义务工,只想要钱。

周顺昌生了气,不耐烦地说:“不愿意你们就等着拿钱吧,我老实告诉你们,现在村里不但没有一分钱,而且外面还欠着一屁股债哩。”

听他这么说,大家也只好认了。

蘑菇菌不能老是在村部院子里堆着,卖又卖不出去,扔了又可惜,到后来干脆谁要给谁,但还是有一大半在那里堆着。

后来村里用房子,就把这些装着烂麦子的盐水瓶子,堆在了外边。

小孩子们好奇,都举着瓶子当手榴弹在大路上摔,也没有人管。

村民们心里窝火,又无处发泄,路过这一大堆瓶子时,有人就捡起砖头,一通乱砸,一砸就烂一大片,时间不长,只见村部的前前后后,到处都是烂瓶子、烂麦子。

村民们看着一脸的漠然,他们已经麻木了。

赵东城心里憋闷,就找了一些金庸的武侠小说来看。

一天上午,他正歪在床上看书,王月琴从外边回来告诉他,说从美国回来了一个人,大家都叫他赵耀生。

王月琴问他赵耀生是谁?赵东城一时也弄不清,好像模模糊糊地记得,父母和村人都说起过这么个人。

恰好这时候母亲来了,赵东城就问母亲赵耀生的事情,母亲就又给他说了一遍。

其实,村人们时常提起赵耀生三兄弟,只是他们常年在外边,几乎没有回过家乡,所以村里新一蓬的年轻人,没见过他们的面,对他们的印象就不是多深刻,甚至猛一提说起来,还会感到陌生。

赵耀生的父亲赵承德,据说,当时的大半个双桥镇都是他家的,他家族里的至亲在镇街上盖的深宅大院,到处都是。

赵承德娶妻李氏,李氏娘家当时也是附近庄子上的大地主,两家联合,势力已然登峰造极。

李氏给赵承德生了三子二女,家道也盛极一时。

赵承德有个堂兄,他这个堂兄以前在东北,前几年已经带着在东北娶的老婆,以及几个儿女回到了村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