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章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1 / 2)

加入书签

王景行回到白鹭的时候,林文硕几乎和他同步到高铁站。

这次跟着王景行到缅国又赚了一笔,林文硕已经完全没有待在佛上的想法。

本就不喜欢在他爸眼皮底下上班,赚钱之后老想着自己创个业。

所以这次决定先溜出来再说。

和王景行说先在白鹭玩,然后再跟去看看他在金陵的古玩店开得怎么样。

王景行也有点迷糊,这胖子现在翅膀硬了,不肯回去继承家业。

想想算了,反正林文硕也财富自由了,他想干嘛就干嘛吧。

别皇帝不急太监急。

他爹也不算老,大不了再练一个小号,回头给他搞个弟弟出来,到时候还有好戏看。

也就不再管他。

回白鹭没几天,还真收到刘世杰寄过来的银锭。

王景行也不在意,随手扔到储藏室。

然后缅国公盘中标的毛料也托运到白鹭。

数量庞大的毛料把别墅地下室的超大储藏室和酒窖堆得满满的。

准备用于金陵古玩店开张以后赌石的毛料就随意堆在地下一层。

随着高端翡翠新一轮价格的暴涨,这笔财富有多少,王景行自己都算不清楚,反正听雨阁今年供货没什么问题了。

翡翠的事情告一段落,王景行便把精力集中到古玩店来。

但约定的工期还没到,古玩店还要些时日才能装修好。

孙甜甜也说正在全力赶制家具,但速度要服从质量,还得等些日子。

王景行闲着没事,便想到要为古玩店找一些好货源。

白瓷和建盏都在省内,趁着还有时间,王景行打算去找找货源。

便和林文硕一起,开车前往建阳县。

高速路上,林文硕说道:“我还真不太了解建盏,感觉现在好像不是很流行。”

王景行:“那是你没文化,宋代斗茶了解一下。”

宋代讲究茶道,斗茶之风盛行,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皆爱斗茶。

宋徽宗赵佶撰《大观茶论》,蔡襄撰《茶录》,黄儒撰《品茶要录》,斗茶是士大夫阶层和文人雅士的日常生活情趣。

斗茶首先要将茶饼炙干、捶碎,碾得极细。

然后再入箩筛出茶末,茶盏事先预热,将茶末调膏,沸水冲点,同时用筅搅透。

盏中的茶呈悬浮的胶体状态,泛起的汤花紧咬在茶盏四旁,回旋不动,叫做咬盏。

斗茶特别需要技巧,水流顺通,水量适度,落水点准确,搅拂得当,才能生出好看的浮沫,并且要做到“着盏无水痕”。

如果出现茶水游离,粘附盏壁的现象,或者汤花散褪,形成水痕,茶就斗输了。

林文硕:“斗茶我怎么会不知道,一斗汤色,汤色纯白的赢,二斗水痕,水痕出现晚的赢。”

“如果汤与盏相接的地方露出水痕那就输了。

王景行翻了个白眼:“你既然知道斗茶要验水痕,那当然是黑色茶盏最能凸显白色水痕了,黑釉瓷中最有名气的就是建盏了。”

黑釉瓷的制作历史很悠久,但一直不被国人所喜爱,直到因斗茶的兴起而走向兴盛,才把黑釉瓷的生产工艺和影响地位推向了历史高峰。

建盏可以说是为茶而生,几乎都是口大底小,形如漏斗,俗称“斗笠碗”,口沿、腹部和底足的变化,具体可以分为束口、敞口、撇口和敛口四大类。

束口盏为建窑独创器型,舒展匀停,典雅大方,方便点茶,是建盏中最为经典的器型,目前收藏的珍品建盏多数都是深腹束口盏。

林文硕问道:“古代这里交通不发达,为什么反而是这里的建盏最有名。”

王景行:“建窑黑瓷采用当地特有的原矿土,含铁量很高,胎骨厚实坚硬,俗称铁胎。”

“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除了利于茶汤保温外,还可以吸附钙镁粒子,减少水的硬度,激发茶香,使茶变得柔软甘醇,适合斗茶的需求。”

王景行继续说道:“建盏按釉面纹理可以分为兔毫、油滴及鹧鸪斑、乌金、曜变等斑纹,泛发出蓝色、银色、金色等效果。”

“所以建盏在光照或者装进茶水后,反射出不同的光芒,非常的炫彩,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说法,非常绚丽,等你见到就明白为什么建盏珍贵了。”

林文硕问道:“那哪种纹理最好?”

王景行:“兔毫盏花纹细密如兔毛,鹧鸪盏圆润晶莹像鹧鸪羽毛上白点,这两种都是建盏中的珍品。”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

“你也是读中文的,宋代文人墨客的名句中有不少都是称颂这两种建盏的,‘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兔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斑中吸春露’等等,不要说你都没读过啊。”

林文硕恍然大悟:“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杨万里有一首送别诗中写道过: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当时书上解释说是黑瓷、饮茶器,我也没有深究,原来指的就是这个建盏啊。”

王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