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8章 杨子安(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天上午,王景行约了章闿之在店铺见面。

自从王景行说了要开古玩店,章闿之就一直在帮忙物色鉴定师。

正好章闿之有个在长安博物院工作的小师弟,叫杨子安,前几年退休后一直在长安给一些古玩店和收藏家当顾问。

也就是按次收钱的鉴定师。

杨子安本就是苏省人,工作分配在长安博物院,才在长安安家。

结婚生子比较迟,有个儿子还在沪市读硕士。

章闿之便动员杨子安到金陵来,到王景行的店里当掌眼师傅。

王景行给的待遇是第一年年薪30万,而且只要是通过杨子安收上来的古玩,卖出去后按5的净利润算绩效工资。

当然,如果收到假货,要扣绩效工资。

在店铺给人鉴定,收的鉴定费和店铺五五分。

杨子安一辈子在长安博物院工作,家境其实一般。

儿子如果留在沪市,买房安家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王景行给的薪水,比他现在长安的收入高得多。

加上金陵离沪上也很近。

杨子安没怎么犹豫,便果断过来应聘。

章闿之之前有详细介绍过杨子安的情况。

在长安博物院干了三十多年,修复过的文物不计其数。

水平很高,人品也很好。

就是在单位的时候有点书生的清高,只懂埋头苦干,不会营销自已。

虽然是教授级副高的职称,但没什么行政职务。

不过退休后这两年在长安古玩界倒是混出一点名气。

这正是王景行想要的人。

虽然很相信章闿之,但该考核的王景行还是要考核。

准备了昨天带到店铺的银兔毫盏和何朝宗的渡海观音像。

早上专门又把石涛的《奇山飞瀑图》带过来。

两位老人都很守时,约了9点钟,准时9点到店里。

杨子安个子不高,但身材保持得很好,没有大肚腩,脸色红润,头发乌黑。

看起来也就50岁左右。

喝两杯茶之后,王景行便把准备好的几件古董拿出来。

说是请章闿之和杨子安鉴赏,也有面试的意思。

虽然知道章闿之的师弟肯定不会差。

但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的。

毕竟鉴定师对古玩店来说,可是至关重要的。

能力和人品要求都很高。

王景行先拿出渡海观音像,给杨子安一个误导:“这件瓷器是我这次回金陵的时候,路过得化,在一家小店花5万买的。”

杨子安看到观音像的第一眼就愣了一下。

上手之后,又拿放大镜和强光手电筒一寸寸仔细观察。

最后才看底部款式。

良久,杨子安放下观音像,说道:“胎骨匀实,乳白如脂,温润如玉,质感很强,新仿的做不到这种如玉的质感和光泽,底部钤印也没问题。”

“虽然杨总您才花了5万块买的,但我的结论是传世的何朝宗渡海观音像,大开门的东西。”

虽然是鉴赏,其实也是入职考核,杨子安多少要表现一下:“何朝宗的瓷塑作品,吸收泥塑、木雕和石刻造像的各种技法,结合瓷土特性,形成独具一格的“何派”艺术。他所塑造的古佛神仙非常传神写意,富有神韵,形神兼备,非常有辨识度。”

瓷圣的作品,章闿之也只在博物馆隔着玻璃看过。

等杨子安看完,章闿之也上手。

看完之后,疑惑地问道:“这尊观音面形长圆,饱满丰润,发髻高束,身披长巾,圆肩修身,我看也是到代的真品,5万块怎么能买到?”

王景行微微一笑:“我买的时候,底部的款识被人掩盖,做成底部没有上釉的假象,所以捡漏了。”

章闿之:“没有款识,你怎么确定是何朝宗的作品?”

王景行说道:“主要是看这件观音像比较到代,然后和海交馆收藏的那尊渡海观音像,无论是神态、衣服还是配饰,都非常相似,就买下来了,反正钱也不多,就算不是何朝宗的作品,也不会亏。”

杨子安竖起大拇指:“据说何朝宗在进行瓷胚雕塑时,不论是制胚还是烧制成品,只要有一点小毛病,都会毫不犹豫地毁掉,一生成品大约才200多件,传世至今的作品非常稀有,而且多为博物馆所藏,确实是捡大漏了。”

王景行收起瓷像,拿出石涛的画,请杨子安鉴定。

杨子安拿毛巾擦了擦手,把画卷徐徐展开。

不看画,而是先看装裱和纸。

然后看印章和题跋。

最后才是看画。

王景行发现杨子安无论是鉴定渡海观音像还是石涛的画。

都喜欢用放大镜逐寸逐寸地看。

一丝不苟,非常严谨。

“纸张、装裱、印章和题跋都没问题。”杨子安放下放大镜,说道:

“石涛自称苦瓜和尚,“清初四僧”之一,是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间的艰辛,形成自已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

“这幅《奇山飞瀑图》构图新奇,场面宏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