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章 唐代金碗(1 / 2)

加入书签

最后一只大金碗是一只麋鹿莲瓣纹金碗。

王景行觉得应该是价值最低的。

一只金碗而已,几十万顶天了。

杨子安拿过金碗,眼神一亮。

金碗侈口,弧腹,圆底。锤碟成形,錾刻为纹。

碗壁捶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片,上下轮廓相合。

金碗的内底部刻一只麋鹿在低头吃草。

杨子安惊叹道:“这居然是唐代的麋鹿莲瓣纹金碗。”

王景行也非常意外,之前没细看,还以为是洪秀全时期制作的金碗。

毕竟听说洪秀全餐具都是金的。

没想到太平天国的宝藏里,不仅有明朝银作局的御制金器,还有唐代的金碗。

肯定都是在江南地区抄家得来的珍宝。

问道:“哪里可以看出是唐代的?”

杨子安:“这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和制作工艺,一眼就能看出来。”

“你看看金碗圈足,有一圈非常细密的小金珠排列在一起,这是唐代典型的炸珠工艺。”

王景行对这个确实没什么研究:“什么是炸珠工艺?”

“所谓炸珠,就是金液和水之间因为存在温差,两者相遇时会发生迸溅,有点类似我们炒菜的时候,水滴入油中会溅出油珠。”

“唐代的工匠会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炸出细小的金珠。”

“然后从这些金珠中选择大小比较均匀的焊接在器物表面。”

蔡韵韵听了,感叹道:“古人真是聪明,居然想得到这么巧妙的办法。”

杨子安接着说道:“炸珠的技法看似简单,其实涵盖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涉及到电镀工艺和抛光工艺。在唐代没有任何机械仪器的情况下,算是非常高明的技术。”

王景行还是比较关心金碗的价格:“杨叔,这只金碗有参考的价格吗?”

杨子安测量了一下。

金碗高58厘米,口径138厘米,足径72厘米,重达412克。

说道:“前几年在国外,一件唐代银鎏金花鸟莲花纹碗拍出349万美元的价格,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这应该是有记载的最高价了。”

王景行:“这么贵?银鎏金的都要2000多万?我们这可是纯金的。”

“那是个大件,有一公斤多,而且是被一位中东王子拍走的,没有可比性。”

王景行问道:“那这件大概估价呢?”

杨子安想了想:“大概600万到1000万吧,具体要看遇到怎么样的买家。”

宝藏出品,必属精品。

王景行也很满意了:“韵姐,那就开价卖980万,底价880万。”

带来的几件东西都看完了,交给蔡韵韵,顺便问道:“我弄来的那个系统用得怎么样?”

上次找章雪晴帮忙,做了个管理系统。

开业前已经装到店里的电脑上。

也教蔡韵韵几个使用了。

“挺好用的,把基本信息录进去之后,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编号,就算入库了。”

“昨天卖出的几件东西,卖出时扫描一下编码,录入卖出信息就可以了,挺好用的。”

除了能在系统调阅店铺商品信息,

还能随时计算员工绩效。

所有商品都要录入一个销售底价。

超出底价的部分都算绩效。

具体卖多少钱,权利都给员工,只要不低于录入系统的底价就行。

等月底统计计算绩效部分金额,会自动按系数给每个员工算绩效工资。

蔡韵韵作为店长负总责,绩效系数是普通员工的双倍。

而杨子安是单独算的。

他的绩效更多的是从他收的货的销售利润中算。

所以管理系统也很重要。

有系统在,王景行就算外出,也能随时了解店铺的情况。

“好用就行,现在还是试运行阶段,有什么修改意见,或者万一有问题要及时反馈。”

“好的,老板。”

“那就这样,把我带来的东西摆在二楼吧。”

这些都是比较贵重的,要放在二楼。

楼上虽然有360度无死角的监控,但二楼大门只有王景行和蔡韵韵才能开。

蔡韵韵去忙之后。

王景行继续和杨子安泡茶聊天,问一些古玩的鉴赏知识。

上午又陆陆续续来了几拨游客。

卖了几串手串和漂亮的现代高仿花瓶。

中午是王景行请客叫的外卖。

没有经验,之前没考虑中午吃饭的问题。

王景行叫上杨子安和蔡韵韵,来到后院。

院子后面是四间平房,之前就是打通的。

郑胖子把店卖给王景行之前,这四间平房就是放翡翠毛料的地方。

王景行装修的时候,把这些平方都打通了作为大厅,重新粉刷了一下,只在最里面砌了小房间作为存毛料的库房。

王景行看了一圈,走出来说道:“装修的时候没考虑吃饭的问题,房间里面是不太好改造了。”

来到院子靠里的角落:“要不然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