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巨龙图(1 / 2)

加入书签

等大家都下班,把店铺的门关上之后,王景行在店铺附近吃了个鸭血粉丝,便又回到店铺。

把大门反锁,关了后院的监控。

拿着工具来到这根黄花梨木前面。

用作房梁的黄花梨木两端是卯榫结构。

木头的两端各有一个凹进去的槽。

王景行通过透视早就看出藏画的方式。

在木头的一端,正中位置往里挖了个一米多深的长方形洞。

这么硬的木材,当初也不知道是用什么办法挖的这么规整的洞。

洞里塞进了一个同样海南黄花梨做的画匣。

画匣比洞略小一点。

画就放在画匣内。

在房梁的出口处,封了一片大概五公分厚的黄花梨木板。

木板顶着画匣,非常牢靠。

藏画的人木工手艺非常好。

封板和洞口严丝合缝。

从外面往凹槽内看,根本看不出异常。

王景行拿出工具箱里最长的一枚长钉子,慢慢敲进封板。

接着又用一字螺丝刀顶在封板的边角,用锤子轻轻敲打,让封板稍微歪斜松动。

然后用钳子夹住钉子用力往外拉,慢慢把封板带出来。

画匣在洞里,缝隙很小,手指太大掏不出来。

房梁又太重,王景行一个人没办法抬起另外一头,把画匣倒出来。

本来想着也用钉子轻轻敲进画匣,把画匣拉出来。

王景行可以通过透视控制钉进去的长度,避免钉太进去弄坏里面的画。

但这样会对画匣造成破坏。

毕竟海南黄花梨的画匣,而且一米多长,至少也是百万级别的。

好不容易想到泡茶的不锈钢茶镊子。

一左一右夹着画匣,慢慢拉出来。

画匣虽然比洞略小,但很重,松了好几次,费很多劲才把画匣拉出一点来。

冒头之后就简单了,直接用手拉出来。

回到店铺把画匣拿到工作台上。

看了画匣才庆幸还好没有用钉子拉。

不然就破坏了这个珍贵的画匣。

黄花梨木气味辛辣,具有很好的去湿和防虫效果,是做画匣的顶级材料。

王景行量了一下,画匣长达151厘米。

画匣盖顶用厚螺钿镶嵌花鸟图案,一株寒梅迎春怒放,构图清雅,自然流畅。

螺钿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瑰宝,大多施于珍贵的硬木家具上。

光这件螺钿海南黄花梨画匣,至少就值大几百万。

如果拍卖运作得好,过千万都有可能。

打开画匣,里面静静躺着一幅绢画。

保存得非常好。

王景行小心翼翼取出,在工作台上慢慢展开。

随着绢画展开,一条栩栩如生的巨龙跃入眼帘。

王景行量了一下,画轴纵238厘米,横129厘米。

一幅超大尺寸的绢本墨笔画。

只见一条比人还粗的四爪巨龙,飞腾在九天云雾之中,曲颈昂首扑面而来,迎面怒视,唇端微仰,一副轻蔑威武之态。

身腹在云雾中半隐半现,扭转躯干,前爪伸张,四指锋利,杀气毕露。

用墨沉厚,虚实相映,张弛有度,气势惊人。

具有很强的动态感和神秘氛围。

仿佛下一刻巨龙就会从画中一跃而出。

左上角题跋:

玉龙谒帝游钧天,玉女大笑金蛇奔。

为言下土正焦灼,翻江卷海苏黎元。

右下角诗款:“抉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所翁作。”

钤有三方印章:所翁、雷电室、九渊之珍。

不用看钤印,王景行就知道,这是谁的画。

陈容,字公储,号所翁,古今画龙第一人。

还是王景行老乡,闽省常乐人,官至南宋朝散大夫。

陈容的画龙技巧在整个绘画历史上都堪称独一无二、空前绝后。

他不仅开创性地采用水墨技法来描绘龙,而且还为后来的画家们设定了一个难以超越的标准和典范。

陈容画的龙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龙的独特诠释,其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他画的龙被称为“所翁龙”。

在南宋就备受达官显贵和文人骚客追捧。

都以能得到“所翁龙”而倍感荣幸。

南宋权相贾似道,位高权重,热衷聚敛奇珍异宝,搜集了大批书法名画,包括《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褚遂良基兰亭序帖》等珍宝都被他收藏过,却始终未能讨得一幅陈容的龙画。

他曾多次派人求购,甚至以重金相许,但都被拒绝了。

陈容的画,连自视甚高的乾隆皇帝都折服,认为陈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画家,画龙的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所翁龙”也成为后人画龙的典范。

明清时期,象征皇权的龙,形象大致定格于陈容画的龙。

王景行立刻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发现关于陈容的画作有很多传说和故事。

记录清内府收藏绘画、书法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