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气闷的苏玉河(1 / 2)
苏玉林在宋府用过午膳,怀揣五十两银票,走在前往杂货铺的路上。
精神紧绷着,生怕旁人知道他怀里揣着银票,一双眼睛左右张望。
直到走进铺子,才放松警惕。
“大哥,亲家老爷叫你去有何事?”苏玉河见他回来,凑近他小声问道。
“没什么,回去再说。”苏玉林瞥了他一眼,下意识的隐瞒,随口敷衍道。
二弟自从娶了媳妇后,行事越发不妥,如今被爹娘分出去,三妹的种植大业,就先不告诉他。
说完就去整理货物,没注意到苏玉河失落的神情。
自从分家后,苏玉河明显感觉到大哥,还有弟弟妹妹对他的态度有所变化,不似以往亲切。
难道分家了,自己就不是他们的弟弟哥哥了吗?
掌柜见苏玉河愣在那里,出声斥责道:“苏二,站在那里做什么,快去整理货物,铺子里可不养闲人。”
“是。”苏玉河回过神来,立马去做事。
掌柜瞥他一眼,见他没再偷懒,这才去做自己的事。
苏玉林整个下午,时不时摸一下胸口,确认银票是否还在。
其他伙计见状,出声调侃道:“苏大,你这胸口莫不是揣着相好的帕子,时不时地摸一下。”
苏玉林闻言一惊,再也不敢有所动作,生怕被人察觉。
赶紧找了一个借口,“许是天气热起来了,胸口有点儿闷。”
终于熬到傍晚,苏玉林和苏玉河到私塾接上苏玉华兄弟们俩,便快步往家赶。
兄弟几个回家的路上,苏玉华拿出一张纸,板着小脸看向比他高许多兄长,问:“大哥二哥,前几天教的字你们记住了没?”
“记住了。”苏玉林兄弟俩点头。
苏玉华把写满字的纸递给两人,交待道:“那好,这是今天要学的,你们先看一下。”
自从苏玉华和苏玉祥读书识字起,就教家里的哥哥们识字。
只是时间有限,往往一个字要学几天,再加几人年纪较大,记性不是很好,时常记得这个忘了那个。
苏玉华兄弟俩很是头痛,但俗话说的好,只要不放弃总会出成绩,经过一年的学习,简单的字和生活中用得到的字,苏玉林几人已经掌握。
“好。”提到学习,苏玉林和苏玉河都很认真,本来对识字,两人抱着可有可无的态度,直到有一次,铺子需要一名柜台伙计,要求识文断字会记账,两人刚学认字不久,就这样错过一次机会。
接下来,两人对识字一事,积极了许多。
到家时,天色已晚,天上挂着的圆月,散发着莹润的光。
苏白芷早就做好晚饭,等几人回来。
苏大山和陈氏坐在屋檐下,见儿子们回来,起身道:“洗手吃饭吧。”
说着回屋点上油灯,黑漆漆的堂屋,瞬间多了一抺光亮。
苏玉林压抑一下午情绪,再也控制不住,凑上前,“爹,儿子有事和您说。”
苏大山没好气道:“吃过饭再说吧。”
有什么比吃饭更重要,他和老四忙了一天,饿着肚子等他们回来,吃饭前给他整这出。
被老爹这样一说,苏玉林顿时没了脾气,“好吧。”
他也饿了,这事确实需要吃饱再说,不然一会情绪太过激动,影响吃饭。
桌上摆着两碟野菜,一盘黑面橡子饼,黑乎乎的,瞧着不太好吃,可苏家众人却不觉得。
比大多数人强多了,好些人只能靠野菜充饥。
陈金花端着黑面饼分发,男人们两个饼,女人只有一个,包括她自己。
不过隔壁桌上却有一大盆稀粥,不限量。
一时间屋里只有众人吃饭的咀嚼声,这边众人吃的津津有味,另一边苏玉河小屋里,钱三丫端着一盆清汤寡水的粥进来。
靠墙边的小桌上,放着一盆清粥和两个碗,再无其它。
看着只有几粒米的粥,苏玉河放下筷子,看向钱三丫,“三丫,我前几天买了米回来的呀,怎么不多放点?”
自己在外忙了一天,回来就吃这样的东西,这比没分家时吃得还要差。
每个月有三百多文钱,够他俩生活的很好,过成如今这般,真不知道三丫是怎么当家的。
钱三丫见他脸色不好,再看了眼盘子里的吃食,有点心虚,“吃完了。”
自己确实有点过分,看来往后要注意着点,不能再像这今日这般。
苏玉河心情本就不好,听到她的话,再也压不住心里的火气,“钱三丫,你在跟我开玩笑吗?五天前买的米,你说吃完了?谁吃的?”
自己为了这个女人,被爹娘赶出来,每天累死累活的做事,回来就吃这种照得清人脸的稀粥。
钱三丫被他突如其来的爆发吓了一跳,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我...我...”
苏玉河也不傻,立刻反应过来,“是不是拿回娘家了?”
之前他就纳闷,粮食为何少得那么快,无奈他从未进过厨房,不清楚一顿饭需要多少米,可这是才五天米就没了,再傻也该反应过来。
钱三丫缩着身子,垂着脑袋不敢说话,上次回娘家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