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章 永安坊年奴(1 / 1)

加入书签

红尘一世,扑朔迷离。

贞观十一年春,九天阊阖的长安。

‘咚咚咚咚咚咚咚.....’

三百声隆隆的鼓声连绵不绝,穿透繁茂的树木,沁人心脾的槐香浸润一百零八坊。

朱雀大道以西,永安坊中。

“年奴,收拾好了没有?可以出门了,这都迟了 。”

正坐在院子里用一桶水捣衣裳的江母闻声抬头,两手一顿撑在膝上,撅着屁股对着灶房催促。

这个一进的院子,没有水井,家里要用的水,都要江母去坊内的永安渠打来,眼下先在家中坐着用一点余水将衣裳捣了,再拿到渠边冲洗干净。

看着挺麻烦,可比起那些住的离水渠远,洗澡都不方便的人家来说,这已经是顶顶方便的好地方了,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长安的东西两市,开坊时间以三百声鼓为信号,摆摊的小贩往往会在这之前到坊市外头等候,待鼓声响起,坊门大开之时,便一涌而入。

外头永安坊大门边上的各种小铺寅时初便热闹起来了,长安的这种朝食铺子,做的便是大唐公务员的生意。

像那凌晨两点起床的,您牛,坐下慢慢吃。

三点起的也没关系,都提供打包外带服务。

若是不巧睡懒觉,凌晨四点多才醒的,那您可就得赶时间了。

边走边吃,狂放不羁的边骑马边吃,胆大包天的上朝的时候拿袖子遮了面吃,那也是无碍的。

什么?你说御史?有辱大唐公务员形象?

呵呵,大不了就被御史台那群吃饱了撑的闲出屁的御史弹劾几道折子,扣扣工资,撑死了丢个编制铁饭碗。

不过,今日,她确实迟了。

江上弦将一块轻薄的白棉布轻轻盖在大陶罐上,理了理散落的鬓发,略微还带着些婴儿肥的脸上,一双丹凤眼掀起,闪过一丝精光:“知道了,阿娘。”

“阿姊,我来搬!我来搬!”江家的小郎江望日逮住机会急匆匆的蹿了进来,抱起灶台上的大陶罐就往外跑,十岁的男孩,还不到一米四,那大陶罐晃晃悠悠的,看的人心惊肉跳。

江上弦深吸了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表情,转身端起另一个大陶罐往外走的时候,脸上已经是对着镜子练习过无数遍的乖巧温顺的笑脸。

江望日显然很是着急,已经将推车也给拿了出来:“阿姊,快些放上来。”

“辛苦二郎了。”江上弦没有拒绝,柔柔笑着将木盆放了上去,对着江母行叉手礼:“阿娘,儿这就出门了。”

江母起身,湿漉漉的手随手在身上一擦,替他们将门打开:“哎,路上小心些。”

“多谢阿娘,阿娘放心。”

“你这孩子,怎么总是这般客气,知道的我是你阿娘,不知道还以为咱们娘俩不熟哩!”

江母嗔怪的看了她一眼,在她瘦薄的肩膀上捏了一把:“眼底下怎么黑?黢黢的?昨儿晚上没睡好?可是屋里进蚊虫了?怎的就长了这么点肉?这样可不好看。”

江上弦对她的亲昵有些尴尬,身体微微一僵,然后才放松下来:“是呀,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蚊子,嗡嗡嗡的飞了一晚上,闹死了。”

没错,江上弦是穿越......她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但是她的记忆是从上辈子开始的,姑且说是上辈子吧,在她的记忆里,她在现代社会生活到24岁大学毕业。

关于那段人生的最后,她记得自己约了和朋友一起出去玩,那天很热,她打了一辆车,路程有些远,车很多很堵,她在车里睡着了。

一觉睡醒,她就到了这个历史上的盛世大唐,如今坐在那天子位上的,正是网络上所说的‘亚洲州长,七世纪最强碳基生物’——李世民。

江家的情况很简单,江父早逝,幸而祖上积德,几代人的努力,留下这一处小小的房产。

江母独自一人拉扯两个孩子长大,长安居大不易,按照邻里口中所言,江母过得有些艰难。

“阿姊,今日怎的做了这许多羊肉?”江望日今年不过十岁,推着小车卖力朝西市走。

江上弦手里挎着一个竹篮,里头放着一大碗切的碎碎的小葱和香菜,还有一把用棉布包起来的菜刀:“近日生意好,多卖些,再攒一段日子,咱们也在西市盘一间铺子。”

“真的吗?!快攒够钱了么?”江望日高兴地恨不得放开小推车原地蹦跶几下,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欢喜:“太好了,每日都推着车和这些家当去西市,实在太麻烦了。”

“恩,骗你做什么?等盘了铺子,这些东西就不用每天来回推了。你也能省下些力气。”

姐弟二人做的营生就是长安城里一抓一大把的小摊贩,而他们卖的则是江上弦独家秘制卤羊肉。

时人皆爱吃羊肉,不爱吃猪肉,江上弦刚来的时候极不习惯,她在现代就不爱吃羊肉,觉得有股子羊膻味,到了这里后,天长日久的倒也习惯了。

“阿姊,咱们什么时候去看铺面?这得先瞧起来吧?位置好还转手的铺面可不好寻。”江望日絮絮叨叨,黄黄的小脸上充满了对生活的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