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6章 南洋来信(1 / 3)

加入书签

“占城国王对我们在占城港附近开荒的想法非常积极, 并且再三言明不会向华人征农税,本地的华商也向我们介绍了占城港这里的税收来源——主要来自于商户,渔税, 还有国王在港口自己的贸易,占城王室本身就是占城港最大的供给商。他们也不向城外的村寨征农税,国王的日用由自己的庄园提供……嗯, 黄小翠的视角在扩大。” “这主要是因为过去数百年来, 占城王室的影响力逐渐式微, 安南人开始管理占城港外的税务, 但是最近几十年间, 安南二主争雄,没有余力再顾及这些深居腹地的村寨, 去向他们征税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村寨的主权主要看每年头人的朝觐对象, 朝觐时, 头人会献上一些礼物, 这就相当于是税收了,同时获取一些必需品,比如盐和瓷器, 这对于村寨土人都是非常贵重的东西……” “现在, 占人想要乘着安南衰弱的机会重新崛起,能否获得华夏的支持也就至关重要了,再说,华人的勤劳、勇敢、聪慧,在占人心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华人雇佣的占人,也比本地的土人要会种田得多, 农耕技术经由华人而得到扩散, 增产的作物又引来了更多百姓, 让占城港在过去百年间还保持繁华,尽管不收农税,但占城港也能享受到城市重新繁华起来的好处……” “占城港的确是华夏入局安南很好的跳板,我的建议是,在此地做种植园的布局,可以采用烧荒的方式种植橡胶林,五年后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橡胶,此外还可以种植甘蔗,布局蔗糖工厂,白糖是饱受所有人喜爱的贸易品,而且战略地位又不算太过重要,即便工厂受损,技术外流,对我们的经济战略也不会有过大的影响……张宗子什么时候对政治也这么有心得有兴趣了?受了谁的刺激?” “此外,我建议对土著占人展开扫盲活动,发展汉语教育,这里大多数土人——甚至不该叫他们占人——对于自己的民族身份都毫无认可,他们只是生活在占城港附近,便自然地成为占人。他们既不知道自己的血缘从哪里来,也没有成型的文化,在村寨中流传的神话主要局限在统治家族之中,但是对指导生活没有太大的意义,这些居于内陆的土人过着相当原始的生活。” “既然如此,他们会非常自然地被转变为华夏人,华夏人教他们说汉语,认汉字,教他们种田,并且教导他们种种规矩,只需要十余年便可以完成转变,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华夏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是华夏的领土。当一个人年纪还小的时候,他接受到的教育,对他来说就是世界的真理,至少在我看来是如此的。” “有一点是很有力的证明,那就是在下南洋的船队中,年纪小的水手,那些十一二岁还是文盲,在买活军手里得到了教育,看着报纸长大的新水手们,他们明显要更服从管理,而且对于杨梅疮的畏惧心要比老水手严重得多,那个南洋驸马庄长寿,甚至因为被绑架而得了‘疑病症’,总怀疑自己染上了杨梅疮,现在把自己封闭起来,甚至不敢和别人靠近,害怕因为一个眼神接触就把自己身上可能有的苍白螺旋体给过到了对方身上……笑死人了!张采风使文笔可以啊!” “对于上层来说,转化自然就没那么容易了,但上层不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买活军依靠的从来都不是权贵,而是劳苦的百姓们,只要土人们能够支持我们,那么,开拓工作的胜利就是一种必然。” “我唯独的疑问就是,土人们是否愿意摆脱现在原始的生活,进入到文明之中,虽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生活艰苦而悲惨,但痛苦源于要求无法被满足,而要求是否又是被文明培养出来的呢?” “譬如说,我们都觉得成年人只能活二十岁、三十岁是一件惨事,但真正身处其中的土人,会否认为这是生命自然的轮回,他们到底有没有被教化的需求?这是目前无法得到答案的问题,因为并没有会说汉话的土人翻译,而本地的华人通译非常看不起内陆的土人们,他们所熟悉的占人城民,倒是和华夏人没有太多的不同,也渴望长寿、富裕、饱足和安定。” “只能说,希望可以被教化的土人百姓占据大多数,否则,他们对于我们的工作也会是很大的妨碍,但不论如何,在占城附近,没有什么能阻止买活军的势力,他们的武力几乎不值一提——占人打不过安南人,安南人要靠弗朗机人和红毛番的势力互相争斗,而弗朗机人、红毛番都打不过我们买活军。所以这里的强弱是很明显的,最次的选择,是对占城港附近的敌人进行□□消灭而不是转化,不过这是效率较低代价也较高的一条路,能够和平开拓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这就要说到和平开拓的手段了,在南洋之行中,我总结出的一个结论,是和指导精神相悖的,那就是,我认为对于大多数南洋的文盲百姓来说,他们并不具备非宗教扫盲的条件。宗教是开化南洋必须之物,对六姐的神化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结合我在壕镜对洋番的采访来看,华夏百姓业已在数千年前就进入了南洋、西洋等住民尚无法理解的领域——自春秋战国时至今,宗教从来无法完全指导华夏百姓的生活,宗教只是百姓的一种参考与娱乐,民间遵循着自己的思考进行生活、学习与生产,这和别处的所有宗教都是截然不同的。” “华夏百姓不会受到宗教的蒙骗,华夏一向就没有贯穿全国的统一信仰,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