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五章绕晕了(1 / 2)

加入书签

“黄庄依山伴水,山不阻路,水不拦人,交通便利,可谓是得天独厚。

可走的路子实在是太多了。”张俊平组织了一下语言道。

“真的?”黄父还没说话,黄庄的书记先是一脸不相信的追问道。

“咱们这里交通便利,可以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

也可以搞养殖,养鸡养鸭都行。

山上有竹子,可以搞竹子的深加工。

咱们黄庄应该有懂竹编的吧?

初级的竹编,竹筐,竹篮啥的,没什么发展潜力。

可以搞竹编家具,这个我可以帮忙,直接出口香江创汇。”

“真能出口创汇?”黄父略显激动的问道。

“可以!我在香江那边有公司,可以来这边合资建一个贸易公司。

不过,竹编家具对技术要求比较高,就是不知道咱们

像这种竹编凳子,恐怕不行!没啥竞争力。”张俊平说着拍了拍自己屁股下的竹编凳子。

“你还别说,我们村真有一个能人!

小张你来,来看看这个!”黄父直接把张俊平领到里间屋。

黄父拍着橱柜激动的问道:“你看看这个橱柜怎么样?”

张俊平上前仔细端详着橱柜,这是一个竹编橱柜。

有年数了,竹子都已经变成了暗红色。

长方形的橱柜,四根立柱是用竹子做的,橱柜的门板则全部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

不仅是门板,其他三面的面板也都是竹编的。

最最经典的是橱柜门板上,居然竹子的经纬和竹子的色差编制出一幅天兵天将的画。

“黄叔,这竹编手艺绝对是大师级的,这样的橱柜不仅能出口香江,出口美国都没问题。”张俊平轻轻用手抚摸着竹编橱柜。

就这竹编手艺,后世绝对能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能出口就好!”黄父很是激动。

终于能为家乡找一条致富之路了。

“黄叔,做这个橱柜的匠人应该不在了吧?”张俊平小声提醒道。

这个竹编橱柜,根据橱柜的包浆,最少也得五六十年了。

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即便是天才,也要三十多岁才行。

这么推算,最年轻也要八九十岁了。

“这竹编橱柜是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找人做的。

做竹编橱柜的是我本家三爷爷。

三爷爷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手艺却是传了下来。

三爷爷有四个儿子,两个闺女,都会做竹编。

三爷爷家的四叔还有二姑两个人的手艺最好。

我结婚的时候,还给我做了一个竹编八仙桌和四张竹编圈椅。”黄父摸着竹编橱柜回忆道。

“黄叔,关于成立竹编工艺品厂的事,您是怎么考虑的?”张俊平开口问道。

“什么意思?

这有什么好考虑的,自然是由黄庄大队成立竹编工艺品厂。

你不是可以帮忙销售吗?

到时候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都交给你不就行了。”

“黄叔,这件事不能这么办!

如果按照你说的,估计用不了几年,这竹编工艺品厂要么黄,要么就是我出钱养着他们。”

“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不是我说谁的坏话。

您想想,五几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村里搞大锅饭,结果没几年就搞不下去了。

最后没办法,还是分开吃饭。”

“这个不一样!”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有什么不一样?

这就是人性,不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变得!

你可以想想咱们县里那些国营工厂。

不出意外,有好多工厂已经陷入困境了吧?

如果不是有政府托着,还有一定的计划生产任务,估计他们连工资都发不出去了。”

黄父很想反驳,但是最终还是沉重的点点头。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就好像国营工厂以前的模式一样,计划生产。

我只管生产我的,管他卖不卖得出去。

当我把咱们黄庄村办竹编工艺品厂的产品包销之后,他们没了压力,还有什么动力提高手艺?

还有什么动力去创新?

工匠和别的行业不一样!

自古以来,工匠最忌讳的就是守旧!

工匠一旦守旧,就可能会饿死。

所以,过去的工匠会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手艺,不断的去创新。”

“真的是这样?”黄父很是疑惑,总感觉张俊平是在骗他。

“黄叔,别的不说,咱们就说家具吧!

您知道,在送朝以前是没有床的,那时候人们睡的榻!

所以有个典故叫做: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酣睡。”

“嗯!”黄父点点头表示自己听过。

“一直到了宋朝,才有了床,有了椅子。

这就是工匠在不断的创新。

还有咱们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咱们先说活字印刷术,一开始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是胶泥活字印刷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