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章 儿子(2 / 3)

加入书签

多?”

吴明轩说道:“她直接来了个先斩后奏,把十首诗歌全都刊登在他们《诗歌月刊》了,然后刚才打电话来给我,对我讲了她遇到你爬山写诗歌的事情,又说不好意思,忘记分给我一两首了……”

“啊?”

林奇目瞪口呆:“我以为她至少会分给你两三首的……吴主编,这事你可不能怪我,我是真没想到,你们这些编辑的心眼一个比一个多,手段一个比一个狠啊!”

“林奇啊林奇,我是真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

吴明轩一副深深无奈的表情:“你说你,《明朝那些事儿》写得那么好,那些朝堂争斗、勾心斗角,分析地那么清楚。

怎么到了自己身上,反而变糊涂了呢?

林晚说她会把诗歌给我,就一定会给我吗?

你当时明明已经想到了我,怎么就不能坚持一下,坚决要求把其中几首诗歌留给我呢?

难不成,她《诗歌月刊》的稿费,比我们《文学先锋》更高不成?”

“这我倒不清楚……”

林奇讪讪道:“我们没聊稿费。”

“你连稿费都不问,就把十首诗歌全都给她了?”

吴明轩沉沉地叹了口气:“林奇,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

“这……”

林奇挠挠头,想了想,道:“要不然这样,我现在给您写几首,可以吧?”

“这么说,还像句人话!”

吴明轩点点头,道:“跟我来吧!”

林奇松了口气,跟着吴明轩一起来到《文学先锋》编辑部。

“你就坐我那里。”

吴明轩说道,递过来几张稿纸和一支笔,道:“写吧。”

其他几名编辑见状,也都好奇地凑了过来。

在几人的注视下。

林奇的笔落在稿纸上,写出了两个字——儿子。

“儿子,”

“我们已经很久不见了,”

“我昨夜抱你的梦,”

“和露水一起,”

“还挂在床头。”

“你在离家二十里的中学,”

“我在两千里外的荒山,”

“你的母亲,”

“一位十八而立的女人,”

“被一些庄稼五花大绑在,”

“风雨的田头。”

“……”

“爸爸累了,”

“一步只走三寸,”

“三寸就是一年,”

“儿子,用你精确无误的数学算算,”

“爸爸还能够走多远。”

数句之后。

吴明轩几人情不自禁地齐齐吸了一口气。

眼神之中的惊艳与感慨,难以掩饰。

他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日渐苍老的父亲形象。

他的行动越来越缓慢,没有办法像年轻的时候一样,那么快步地前行。

数学是精确无误的,可以算出来很多事情。

可是,它算不出来,这样一个日渐苍老衰弱的父亲,还能走多远。

精确的数学。

在并不精确、随时可能发生各种意外的生活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一时间,他们的心头,都不禁泛起诸多感慨。

林奇还在继续写着。

“你说母亲是你的牡丹,”

“为了春天,”

“这枝牡丹已经提早开了经年,”

“如今叶落香黯,”

“谁能挡住步步四拢的秋天。”

“儿子,”

“其实你的母亲就是一株玉米,”

“生以苞米又还以苞米,”

“带走的仅仅是一根,”

“空空的秸秆。”

此时。

吴明轩几人的心头都酸涩起来。

眼眶湿润。

一名情绪敏感的女编辑,甚至忍不住地掉下了眼泪。

用花来形容女人。

是从古至今,诗歌里面非常惯用的手法。

这并不新奇。

但在这首诗里。

在父亲眼中,他儿子的母亲,他的妻子,并不是一朵牡丹。

只是一株玉米。

牡丹至少还有过鲜艳的时刻,还有过让人艳羡和称赞的时刻。

可他的妻子。

并没有这样的时刻。

正如前面的那几句诗所说的一样——你的母亲,一位十八而立的女人,被一些庄稼五花大绑在风雨的田头。

五花大绑。

这个词,值得他们细细品味。

就再他们的品味和思考感悟中。

林奇写下了这首诗的最后一段。

“儿子,”

“你清澈的眼波,”

“看穿文字和数字,”

“看穿金刚变形的伎俩,”

“但还看不清那些人间的实景,”

“我怕想让你饶过书本看看人间,”

“又怕你真的看清。”

这首《儿子》写完了。

就像是林奇在玉珠山顶写完那首《爱人》时一样。

办公室里,陷入了寂静。

吴明轩他们,反复地看着这些文字,品味着其中的深刻情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