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关家渡村,盛世预兆(1 / 1)
村子依江而建,村内房屋使用的建筑材料,都是采石场不要的废料。
石头之间的粘合剂,采用黄泥、熟石灰、稻草等组成。
房屋的建筑大多两层结构,其中也有些是一层结构,不过一层房屋屋顶高高隆起。
为了美观,李承乾还允许他们的窗户与大门,用切割好的长形大理石来建。
突出的窗檐与门檐,二楼突出露台上的鲜花,给整个村庄添色不少。
再加上错落有致,颇有一种异国的风情。
魏征感慨着说:“老夫从来没有见过,石头修建的村庄居然能美到这种地步。”
杜如晦也羡慕着道:“此种风格的建筑,感觉美观又大气,似乎更适宜在山区修建。”
房玄龄感慨着说:“这种石头房不仅美观大气,还结实防火,建好后能传几代人。”
村子里与前面的村庄一样,白天留在村子里的,大体上都是妇女老幼。
唯一有点不同,村子正中间,修建有一座学堂,学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一行人驻足观看许久。
几位文臣眼中露出精芒。眼前的村庄,完全就是他们梦里。
魏征感慨着道:“如果大唐所有村庄皆如此,我大唐该是何等之强盛。”
杜如晦说话很有艺术:“玄成兄,殿下的蓝田既然能出一个关家渡,我相信迟早有一天,会出现千千万万个关家渡。”
房玄龄不甘示弱道:“没错,眼前就是盛世之预兆啊。”
一旁,李承乾嘴巴有点抽风。
眼前的文臣,为了拍马屁,一点风骨都不讲。
李世民看完后缓缓吐口气道:“高明,这法子不错,用正方形沙盘代替纸张。”
继续沿着村庄往前走,发现村子往山上去的路,正在修建。
修建的道路很怪异,一半是石头路,另一半则是泥土路。
魏征对着路边监工的老头问:“老人家,你们修建的道路,为何一半是石头,另一半是泥土?”
村庄的耄耋老人,个个都是人精。看出一行人衣着不凡,连忙道:
“贵人,是太子殿下让我们如此修,或许是可怜我们穷苦吧。”
“其实我们也怀疑太子殿下瞎折腾,像这种石头路我们都不大愿意走,脚硌得慌。”
一旁的李世民顿时不悦了。
语气肃然道:“高明,你是不是该解释一二?”
李承乾没好气道:“我又没开什么工钱,只是饭管饱,变相为百姓家减不少的负担。
更何况,他们修的石头路只是修建一半而已。现在是一种粘合材料没有弄出来,完全修好的路其实也挺平整的。”
李承乾当然在等水泥,是一种火山灰水泥。那种水泥制作简单,没什么技术上的难度。
再说,受灾的时候搞大基建,能给他李承乾省不少的钱财。
终究是穿越而来,他可不喜欢征什么徭役。
似乎看出他们依旧一脸的茫然,李承乾直接问老人家:
“老伯,是给太子殿下做工好呢,还是给朝廷服徭役好?”
耄耋老人回答道:“小贵人,当然是给太子殿下做工好。哪里像朝廷徭役,小气吧啦的,不仅没有工钱,还自己管饭。”
几位重臣羞愧不已。
招呼着众人往回走,李承乾解释道:
“朝廷赈灾策略有问题。每当饥荒之年,百姓的需求很简单,就是有口饭吃。”
“此时,朝廷不应该是简单的施舍粮食,而是将灾民与流民组织起来,进行水利、道路等工程建设。”
看着马匹上侃侃而谈的嫡长子,李世民内心一阵欣慰。
魏征、房玄龄等人,很快想明白其中的道理。
瞪着不可思议的目光,死死盯着马匹上神采飞扬的少年。
大唐有如此聪慧的皇长子,真是何其幸哉。
回到关家渡村,李世民还饶有兴致进了几家屋舍,细细的参观一阵。
指着厚厚的楼层隔板道:
“朕观察过,这些木料都是老料,不像新砍伐的木料。他们这些苦哈哈,怎么可能家家户户都有如此上等的木料?”
李承乾得意着道:“父皇,这些木料是儿臣向工部购买的。当然不会免费送给村民,而是从他们的工资里扣。”
说完,李承乾凑到李世民耳边,继续小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