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9章 四川方言中“部分保留”古汉语发音的字:下(1 / 1)

加入书签

昨天介绍了几个“部分保留”古汉语发音的字:煎、居、讎。

本文介绍“部分保留”古汉语发音的“下”字,因为它使用场景广、频率高,还包括衍生而出的几个常用词汇,所以本篇内容只介绍这一个字。

下,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作xià。

《康熙字典》【下】

《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

可见“下”字古音,声母为h,近代发音颚化为x,演变成今天普通话的xià音。

“下”字在作名词和动词时,四川方言音义基本同普通话一致,都发xià音,如:上下、下来。

“下”字在作副词、量词、以及量词衍生的名词“下数”时,四川方言保留古汉语发音hà。下文如不做标示,“下”一律发音hà。

一、副词“下”

词义:全部;一起。也作:一下

文献例句: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三《比目鱼》: “还望大老爷免我刑杖,与我一个快性,到阴间一下受刑,就沾恩了。”

杨树达《长沙方言考》百二十一《一 下》: “《吕氏春秋·长攻篇》云: 反斗而击之一成,脑涂地。高注云: 一成,一下也。今长沙云一下,读下xia如哈,下xia之古音也。”

笔者举例:

1、来晏了一步,下都莫得了。

2、你们一下上,老子都不得怕!

3、(父亲对娃儿说)放暑假了,作业下做完了,就带你去旅游。

二、量词“下”

(一)表示动作的次数

文献例句: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 “夫子共项托对答,下下不如项托。”项楚《敦煌变文选注》说,“下下” 即次次,回回。

元佚名《蓝采和》第二折: “扣厅打四十,下下打着者。”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四《孝还魂》:“何氏细小,极其伶便, 熊氏足大,转便极迟,下下被人打着。”

唐枢《蜀籁》卷四: “运气不对头,吓吓马咬牛。” “吓吓”为记音,实际为“下下”。“下下”叠音,后字可变读为阴平hàhā,也可不变。

笔者举例:

1、打几下?打两下就够了嘛。

2、(抢着买单)下下都是你在给钱,今天高矮不得行了。

(二)表时间的单位,义为“一小会儿”,也作“下子”

例句:等我下。或:等下子嘛。

衍生词汇:两下,也作三两下/三不两下。形容动作快而匆忙。

《金瓶梅词话》第六回: “一面七手八脚,葫芦提殓了,装入棺材内,两下用长命钉钉了。”武大郎死于非命,西门庆买嘱何九焚尸灭迹,故而草草殓过,三两下用长钉钉了棺材。

《喻世明言》卷三十六: “不多时,侯兴浑家把着一碗灯,侯兴把一把劈柴大斧头,推开赵正房门,见被盖着个人在那里睡,和被和人,两下斧头砍做三段。”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 “你头里只拣着那细棍子打, 如今你却拿起大棍子来,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个死无招对。”

笔者举例:你三不两下把活路做了,我们就去赶场。

衍生词汇:

这下ㄦzê4 hēr:这时,眼下。如:这下ㄦ我莫得空。你这下身体对了???(去声连读,后字变读为阴平,下同)

那下ㄦlà hēr:那时,过去的某一点时间。如:那下ㄦ你在爪子?

三、量词加词缀“数”衍生的名词:“下数”

由量词衍生的“下数”,引申为三个词义:

1数目。我的钱我心头有~!

2底儿;把握。这件事咋个开头我心头硬是没得~。

昨天停水,我给自来水公司打电话问了情况,然后表示感谢。工作人员说:不麻烦,你问了过后,心头才有~嘛。即表示心里才有底。

3秩序;规矩。此义不少方言都常见,包括关中方言、湘方言、西南官话等。

按规矩办事:按到~来。

讲人不懂规矩:莫得~、冇得~。

下作hà音时,常见误用为“哈”,当尽量避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