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会说不会写的四川方言字:衁(1 / 1)
血旺为动物血加盐后凝固而成的食品,常见的血旺为鸭血、鸡血、猪血制作而来。
川渝不少地区过去又称之为“血豆腐”,可以类比的是称粗加工后的魔芋为“黑豆腐”。
血旺,还有“旺子”、“血旺子”等别称。
“旺”如果在词尾,四川方言习惯发儿化音,如“血旺ㄦ”。
血旺,以其低廉的价格和出色的口感成为了川渝地区广受欢迎的传统江湖菜品之一。它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需求。其中一些常见的做法包括:家常酸菜血旺、毛血旺、肥肠血旺、豆花血旺(红白豆腐)、毛肚血旺以及鳝鱼血旺等等。这些美食各具特色,让人垂涎欲滴。无论你喜欢酸辣还是麻辣口味,都能在血旺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味享受。
多以麻辣味为主,加以四川泡菜做辅料,麻辣鲜香,是民间下酒佐餐的美食,在川渝地区都是能进入经典川菜的菜品。
而在川渝农村地区,每到临近过年的时候,当地人家都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日子杀一头大肥猪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就是“杀年猪”习俗。在杀完年猪之后,主人家会邀请亲朋好友和邻居们一起享用一顿丰盛的宴席,以此来庆祝丰收、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其中,刨汤血旺更是年猪宴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这种用新鲜猪血制作而成的美食,口感滑嫩,味道鲜美,让人回味无穷。就连央视都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可见它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血旺”的“旺”,本字其实是“衁”字。
因“旺”字通识度高,又隐含“兴旺”之义,所以绝大多数人只晓得“血旺”,不知当写作“血衁”了。
衁,普通话拼音huāng ,本义为血。
《说文·血部》: “衁,呼光切,血也。从血,亡声。《春秋传》 曰: ‘土刲羊,亦无衁也。’”
引文见《左传·僖公十五年》,杜预注: “衁,血也。”
呼光切,为今普通话音huāng。“亡”声,为今四川方言“旺wang4”和赣语“wang5”声来源,声调发生了变化。
章炳麟《新方言·释形体》: “淮西谓猪血曰猪衁子,鸡血曰鸡衁子。”
黄侃《蕲春语》: “今吾乡谓鸟兽血,皆曰衁子,读类装潢之潢; 贵州语亦然,读类泼曂之曂。”
在中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音韵训诂学家、国学大师黄侃笔下,湖北蕲春话和贵州话中,“衁”与普通话音同,调不同。
《昭通方言疏证》: “昭人谓鸡豕牛羊凝血曰衁。”又:“猪鸡鸭羊之血皆可曰衁子。”
《陇右方言》四:“今呼凝血可食者曰‘衁子’, 读如 ‘懵’。”把猪肉和淀粉混合凝结切片的食品,凉州称衁子。歇后语: 乡里人进城吃腊肉——着了衁(蒙)子的祸 了。衁、蒙谐音,意为受了蒙骗。 陇右方言称谓一样,但“衁”音“蒙”不知如何演变而来。
声明:本文无意纠正通识度相当高的“血旺”一词,仅是方言爱好者交流探讨方言文字的本字写法,不喜勿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