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1章 云开日出,星犯紫微(1 / 2)

加入书签

青岚府大德皇宫紫金殿,德兴宗端坐于龙椅之上,两班文武大臣左右排列。 兵部尚书道:“陛下,刚刚得到东海捷报,定东王突出奇兵,趁东海倭寇夜眠之时,放火烧港,四面围攻,烧毁倭寇舰船120余艘,歼灭倭寇5万余人。” 众文武官员听后,皆左右议论纷纷: “这可是东海几百年来,自抗倭英雄沐继光将军临海大捷以来最大的一次捷战啊!” “是啊,定东王丰功伟绩,真是堪比抗倭英雄沐继光百万皇啊!” “是啊,如此,东海三府至少能够平静百年了!” “是啊,如此,我们便可以全部调动东海水师至莽江战线,全力对抗金鹰王国了。” …… 丞相上前道:“请陛下为定东王封赏,以赞其功。” 德兴宗道:“依丞相之言。” 兵部尚书再次上前道:“三关旅总镇云生,带兵到达东海之后,自恃名门女婿,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每日按兵不动,不仅不听定东王调遣,而且私下与倭寇往来,交集甚密。 定东王令其出兵,云生不仅不对倭寇动武,反而北上抢夺吴顺粮仓,反手卖于倭寇。 并且强迫百姓,劳民伤财,修通玉宁府临海八县大道,致其倭寇纵横八县,畅通无阻。 并且修建烽火台,为其倭寇报警通信。 定东王多次带兵清剿倭寇,都因云生提前报警于倭寇,使定东王无功折返。” 此时,只见监察御史上前,奏道:“陛下,老臣带人前往三关旅审查,发现云生杀害王朝离职官员,抢劫家中财产,并且私自组建私人舰队,勾结海外倭寇,意欲图谋造反。” 众文武官员听后,皆都大吃一惊。 “难道真有此事?” “杀害离职官员,抢劫家中财产,真是可恶至极。” “谁给他的权力,未经朝廷同意,竟敢组建私人舰队?” “而且他还勾结倭寇!” “这是要造反的前兆啊!” …… 此时,大理寺卿上前,大声说道:“经大理寺多方查证,除异征同,现列举云生六宗罪: 一、云生不听定东王调遣,以下犯上,目无军纪,未经请示,私自出兵,北上抢粮,按照大德军律,当斩! 二、云生杀害王朝离职官员,抢劫私人财产,依据大德律礼,当斩! 三、云生鱼肉百姓,强征民工,修建道路,劳民伤财,致使东海三府百姓怨声载道。按照大德律礼,当斩! 四、云生强征民工,百姓抗议,云生带领三关旅围殴百姓,致使数千人死伤。按照大德律礼,当斩! 五、云生私通倭寇,为其卖粮,为其报信,致使倭寇屡次侵袭东海三府府县。按照大德律礼,当斩! 六、云生组建私人舰队,意欲图谋造反。按照大德律礼,当斩!” 丞相再次进言道:“请陛下重重处罚云生叛党及名门之人。” 德兴宗听后,连忙看向保京王。 保京王听说涉及名门,心中也是有些犹豫,毕竟名秀现在坐镇莽江,拥兵百万,不可轻举妄动。 保京王道:“此事可以慢慢再议,待证据确凿之后,再惩处云生及名门叛党不迟。” 丞相见保京王发话,遂不再言语,转身看向太史官。 太史官微微点头示意,丞相心中明了。 御花园书房内,仅德兴宗、丞相、保京王和太史官四人。 太史官进言:“陛下,老丞昨日整理太高祖史御,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 德兴宗大惊道:“什么秘密?” 太史官道:“600年前大德初建,有人问太高祖,大德将来如何? 太高祖站于云层之上,眼望东方,说道:‘云开日出。’ 老丞昨日夜观星象,有星升于西方,星大如斗,犯于紫微。老臣卜之,此为凶星,也为帝星。” 保京王大惊道:“星犯紫微,此事可真?” 太史官道:“若是保京王不信,可以请一位擅长天象之人观之。” 保京王点头,看来太史官所言不假。 德兴宗忙问:“能否确实是此星代表何人?” 太史官摇头道:“老臣无法准确判定。” 此时,丞相上前道:“陛下,云开日出,星犯紫微,您还不明白吗?” 德兴宗和保京王同时大惊道:“云生!” 此时,太史官好似恍然大悟,自言自语道:“我明白了!” 德兴宗和保京王同时看向太史官,说道:“你明白了什么?” 太史官道:“陛下,保京王大人,您想云生代表何意?” 德兴宗和保京王二人陷入沉思,微微摇头。 太史官突然跪地曰:“云生者,红日也;红日者,云生也。” 保京王捋须沉思,“红日?云生?” 太史官道:“红日出于云层,故红日乃是云生。” (这里的“生”都是动词,即出生、生产的意思。) 此时,丞相赶紧补充道:“600年前,众开国功勋问大德将来如何,太高祖说:云开日出。” 德兴宗点头道:“原来如此!”遂转头看向保京王。 保京王点头道:“自古祸起萧墙,内患大于外寇,攘外必先安内。” 德兴宗略为沉思道:“皇爷爷,丞相,你们二人立即安排此事,速速铲除云生及名门叛党。” 丞相心中大喜,连忙答道:“遵陛下旨意!” 这一日,云生叫来邦战国和肃泰等人开会。 云生道:“如今倭寇被歼,我三关旅任务已经完成,我已向定东王汇报了此事。 众位迅速集合人员,收拾物资,等定东王命令一到,我们便返回十万大山。” 众人听令,而后吩咐众将士开始收拾装备器械,钱粮物资,做好准备返回的工作。 第二日一早,突然四名十万王联袂来到三关旅大营,众将士见后,皆都大惊。 “这是什么来头,竟然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