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3章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1 / 2)

加入书签

张易磊关键时候也是能分得清轻重的,自己作为警卫员的职责就是保卫李卫军的生命安全,可以说要不是有李卫军,大家伙也不会有一次罗刹国之行。

所以哪怕是跟小厨娘在,依依不舍,想留恋一番,但是架不住众人已经作出决定,只能闷闷不乐的跟着众人一同出门,到红场附近的大街小巷里转悠转悠,参游观参观筒子楼。

眼下正是玉米大帝上台的时候,这家伙虽然在全世界面前,用皮鞋去敲击桌面,留下狼狈粗鲁的形象,但真心实意来讲,玉米大地人还是不错的。

给国内援助了不少的技术支持,许多轻重产业都是在玉米大帝的指示下,打下了不少的基础。

而且这家伙还是真的说到做到,不像前一位的大胡子,每天只知道秀肌肉,为了自己的既定方略,义无反顾,于民生方面毫无益处。

玉米大帝执政的时候,做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规则,比如说在全国范围内修建筒子楼,解决工人的生存生活问题,为了让全国人吃饱饭,又重用李森科到西伯利亚等地方,大规模栽培玉米就是为了解决粮食不足饥荒的现象。

就是可惜李森科这家伙是个半瓢水,一瓢水不满,半瓶子水乱晃,给出来的科学栽培方法压根就不科学,许多都是民科才能闹出来的笑话。

种植出来的玉米压根在风沙场合长不下去,有的还受不了低温,刚刚播种下去没等发芽,已被冻死。

开垦出来的良田都被封杀席卷殆尽,玉米也都是颗粒无收,以至于玉米大帝的垦荒计划落了空不说,往后许多年,罗刹都只把技巧点点在重工业上,至于说轻工业,那是一片荒芜。

玉米大帝这家伙其实性格挺宽和温顺的,对于自己的伙伴也是大力援助,没有狭隘的观念之分,是个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基本上在玉米大帝上台的时候,小伙伴们家里谁家出了问题,玉米大帝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援。

李卫军对玉米大帝其实印象还算不错,毕竟早些年自己上学的时候,那些筒子楼,基本上都是效仿玉米大帝修建出来的。

到了红场逛了一圈之后,李卫军看着面前一大圈的俄式美学,只能说心里的感受是一种粗犷豪迈之感,是一种自内而外的放荡不羁。

这一点无论是从雕塑甚至是花园的构造布局,以及过往醉醺醺的酒鬼都能看得出来。

可能是由于温度过高的缘故吧,罗刹国的男人女人基本上都有酗酒的习惯,那绝对能称得上是无酒不欢。

酿酒这玩意儿又离不开粮食,眼下玉米大地栽培玉米的计划落了空,正是粮食匮乏的时候,所以酒的价格自然是居高不下,眼下这个节骨眼能喝得起酒的,大多都是家境殷实,条件还算不错的。

普通人家也就只能每天到大街上排队领大列巴和黄油,胆能有口吃食,裹得住肚子,不至于露宿街头,像个孤魂野鬼一样,饿死在路边,就已经很不错了。

李卫军和姜熙凤逛到商店买了件,俄国特有的披肩,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围巾,但是比围巾不同的是,采用的是套在脖子上的方法,不像围巾缠绕裹在脖子上。

保暖效果自然是一绝,这边的气温还算是温暖,但也有零下十几度,这还是因为接近西边的缘故,要是在远东西伯利亚挖土豆的话,冬天能够轻轻松松的达到零下四五十度的恐怖温度。

那是真的稍有不慎,人都能动的当场失温昏迷。

这也是为什么俄人大部分都集中在西边,嫌少在远东地区,说句不恰当的比喻这个时候到远东地区开发的话跟贼配军发配边疆,流放宁古塔,岭南,与披甲人为奴没什么区别。

寒冷的冬日,北风呼啸,雪花漫天飞舞,将整个世界包裹在一层厚厚的银白色之中。

这样的天气,即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拿破仑,能够轻松翻越阿尔卑斯山,也曾在这严酷的自然条件下败下阵来。

率领的庞大军队在冰雪覆盖的战场上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最终不得不撤退。寒冷不仅削弱了士兵们的战斗力,还严重打击了士气,即便是拿破仑这样伟大的军事天才,也无法抵挡大自然的无情考验。

相比之下,寻常人在这冰冷的天气中更是显得脆弱不堪。

姜熙凤望着漫天飘落的雪花,心中不禁泛起一阵寒意。她紧紧裹住身上的棉衣,但依然挡不住刺骨的寒风。她的手被冻得通红,脚下的地面也被积雪覆盖,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滑倒摔伤。

但就是这样的地界,那群俄人都要想方设法的盘踞着,不停的蚕食周边。

地图上缺少了那一块,就是这群人使的鬼把戏。

让李卫军感到难受的是,这群大鼻子俄人对东亚面孔显然敌视的很,眼角蔑视,话里话外都是一些鄙夷之色。

李卫军本来就不是个好脾气的人,尤其是在面对那些不识抬举的人时,他的耐心更是所剩无几。

今天,这群人显然触碰了他的底线。眼见一个喝得醉醺醺、身材臃肿、面目黝黑的汉子挡住了自己的去路,嘴里还不停地叽里呱啦说着听不懂的方言,显然是想阻拦自己。李卫军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了。

他猛地一把将那人推开,那人一个踉跄,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