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0章 学宫考核 各显神通(1 / 2)

加入书签

时间已到,众人拿着学子令就进入社稷山。 这次最终考核非常简单,社稷山一共有七十七峰,前山五十五峰,后山二十二座山峰,众人需要在七天内到达前山的‘学子峰’将学子令放入学子榜上就算是稷下学宫的弟子了,不过在达到学子峰前还需要在九峰中得到九个印记,每一个印记也是一次次小小的考核,任何一名学生都不得在社稷山里使用法力或者神力,凡是违背就立即清除学籍,听到这一点,齐麟就知道这一趟考核肯定不是表面上到达天都峰那么简单,也许在途中还会有其他的考验。 齐麟事先在学府宫看了地图,社稷山五十五座前峰大概的方位,九个印记的地方分别在九座山峰,由于不能使用法力对学子们来说也算是一次不小的考验,但是能成为学子,所有人早就有了准备。 潘元吐气如箭,全身肌肉暴涨,脚下一踩,立刻飞奔如猿,在树林中飞去自如,快到眼花缭乱,他的这招名叫‘大猿王’,是一个上古武技。 上古武技都用内力驱动,传闻上古时期诸子模仿众生之灵创造了各种超越人体极限的招式,用体内的力量驱动,这也是神通的雏形。不过修炼内力需要从小日复一日冬练三九 夏练三伏将身体打磨成钢筋铁骨,非常辛苦,甚至十多年才可能淬炼出强劲的内力,可是就算如此辛苦,修炼出来的力量完全不能和神通相比,武技只是肉身极限的发挥,神通却能移山填海,颠倒日月,久而久之,上古武技就在洪荒绝迹了。 不过在许多传承古老的上古诸子世家还维持着修炼内力的传统,内力虽然不如神通广大,可是有时也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稷下学宫的考核规矩很多人已经知道,面对不能使用法力的限制,大部分也是有备而来。 一名弟子在腿上绑上两片神行甲马,这东西是法器,能加快行走的速度,法器和法宝相比不需要修士的法力驱动,只是法器存储的法力微弱,在修士战斗里毫无用处,但在这个时候总比没有的好。 齐麟准备用两仪配合身法去天都峰,两仪动静比上古武技更加深不可测,万顷林涛,来去自如。这时,突然人群发出了一声惊叹。 齐麟转过目光,一看,原来那少年隹羽墨手中一翻,扔出了一架木制的机关傀儡,此傀儡是一个木鸢,做工精致巧妙,巧夺天工。 “木甲术啊。” 有人认出这傀儡发出一声惊叹之声。 木甲术比机关术更加精妙,以‘浑元磁力’驱动,当今洪荒有一个极其有名的木甲术大神,名叫偃师,她制作的木甲艺伶栩栩如生,飞天遁地,无所不能,一具木甲艺伶可挡凡俗千军万马。木甲术的造诣极其高超,浑元磁力就不是一般修士所能掌控。 见到隹羽墨居然拿出了木甲飞鸢,众人都知道这名弱冠少年来头肯定不小,一定有木甲术的高人。 隹羽墨踏上飞鸢,就见飞鸢翅膀一动,全身散发出一股磁力,磁力一动,木甲飞鸢顿时腾空而起,朝着天都峰的方向飞去。 齐麟这时也是脚下一走,天地之内,动静之中,一动一静就是一步百米,虽然没有上古武技大猿王的威风八面,也比不上木甲飞鸢的巧夺天工,可是步履中闲庭信步,逍遥天地叫人望尘莫及。 几乎在众学子登山的一瞬间开始,所有人功力深浅,天赋造诣就已经显露无疑了。 …… “潘元道友,那两个尾生看来有些来头啊。”一名王侯着身的男子对潘元微微一笑。 “常道友是怎么看出来的?” “那个隹羽墨的尾生使用的是‘元磁木甲’,道友不是不知,元磁木甲术罕见,洪荒懂的人寥寥无几,曾有国君愿用一座城池都换不到一具木甲艺伶。” 潘元点点头,眼睛看着前方。 隹羽墨乘着木甲飞鸢一骑绝尘领先众人,飞鸢虽然不是飞行法宝那样能飞九千米,可是利用了天地元磁之力却是平衡性,稳定性极佳。 这个木甲飞鸢一看就不是残品,是经大师之手甚至可能是偃师本人所做。 “那不是更好吗?”潘元回头一笑。 常姓道友不解。 “稷下考核追求的是公平,所以才会限制法力神通,他就算有背景在这考核里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再说,能得到投牒自荐自然是有背景的。”潘元说:“木甲术虽然精妙,可是总会出些意外的不是吗?如果我们能从这个尾生里逼问出木甲术的方法,以后修行,是不是如虎添翼?” 常姓道友恍然大悟。 “说的是,不过潘道友就不怕学宫追究责罚吗?” “追究什么责罚,我们一不杀人,二不动用法力,只是询问方法罢了,学宫有百家之道,百家争鸣靠的是交流,我们和一个尾生做一翻交流心得,不过分吧。”潘元冷笑。 常姓道友拍手称赞:“道友说的是这个道理……对了,那个林奇,道友准备怎么对付?” “他使用的身法我暂时看不出来历。”潘元皱起眉。 常姓道友深以为然:“此子身法不像上古武技又不是神通,浑然天成,实在奇怪。” 所以潘元暂时想观望一下,既然见到了传说中木甲术,那他就先把矛头对准了另外一个尾生好了,尾生在他眼里都是一些不学无术,只能走后门的平庸之徒,对付谁都一样。 “我们找个机会动手吧。” “好。” …… 简廉峰 齐麟很快就达到了第一座山峰,此峰下有一个石碑,石碑上有一个人物的雕塑,雕塑是一名女子,面容朴实,不过看不出到底是什么身份。在学宫考核里,学子需要经过九峰得九个印记,这里没有特别的地方,只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