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9章 处死苏轼,名动天下(1 / 2)

加入书签

文字的魅力有时候已经超越了境界的实力,即使苏轼才上古神境,可当她潇洒说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时,众人都有一种她已经超凡入圣的错觉。 百家说语言是提炼人精气神统一的体现,神名有斩三尸,凡人也有三尸就是精气神,但并不是斩而是将三者结合。 到了镐京第二天,一名心都子的诸子前来拜访孟子。 亚贤周游列国,不用孟子亲自去拜访,很多诸子都会登门交流。像平常语言,孟子和学子们和心都子交流,这位诸子是位男性,不是星名,孟子对他的印象不深。 心都子修炼的百家学说是‘贵己’,意思是: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 这说法正和隹羽墨的‘兼爱’有点背道而驰,他的主张令一向沉默寡言,不怎么言辞的女孩也大力反驳。 听到这,心都子都愣住了。 孟子忽然想起贵己这个学说:“你和杨朱是何关系?” “杨朱是在下师长。”心都子恭敬的回答。 孟子释然,道:“原来如此,这位杨子曾在学宫和鸿都都曾修行,她主张人人不损一毫,令两家都无法接受,最终离开,没有想到已经大成了。” 心都子道:“孔圣贤提倡仁以为天下;而诸侯纷争,相互侵略、损以利亡,君王厚生而致使臣民轻死,贵公贵仁之说,已成虚伪之谈。杨子尊师愤世而倡导“贵己”之说,”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又说:“善治外者,物未必治;善治内者,物未必乱。以若之治外,其法可以暂行于一国,而未合于人心;以我之治内,可推之于天下。” “人人治内贵己,互不侵、损,人人自重自爱,不就各安其所,天下治理了吗?难道圣贤觉得不对吗?”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并没有对和不对。”孟子摇头,但是她并不怎么认同杨朱贵己的主张。 “这位学子的‘兼爱’十分有趣,若是能和师长交流一番那就精彩了。” 隹羽墨立刻说道:“好,麻烦阁下现在就带羽墨去见那位师长,羽墨愿意和她探讨交流。” 心都子把目光看去孟子。 孟子点头,她很鼓励这种百家交流,隹羽墨的修行已经初见成果,潜力无限能技惊四座,若能和自己观念相反的诸子进行深入的探讨,如果她被说服那才华就会淹没,如果没有以后也将有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孟子便和隹羽墨说了其中利害关系,隹羽墨不假思索答应了。 不过要去拜访杨朱就要耽搁和闻仲一同回玉京的行程,心都子说从这去往尊师住处只要半天功夫,不会耽搁,孟子就决定现在启程。 “齐麟,雪砂,哪吒,你们去吗?”孟子问。 哪吒摇头,她对诸子交流听着就头疼,所以不去了。 “齐麟,你不会也想去吧?”哪吒看到这男人蠢蠢欲动。 当然。 齐麟一笑,他可是很想见见这位‘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大佬啊。 …… “心都子已经成功让稷下学宫那些碍事的人离开了。” 一名神秘女子出现在隐天子休息的寝殿,她穿着大红八卦衣,周围玄气萦绕,带着面纱,捂得严严实实。 姬余臣语气毕恭毕敬的道:“稷下学宫虽然号称中立,但毕竟事关诸子还是很麻烦,她们离开孤才安心。” “但是那位三坛海会大神还未离开。” “那个哪吒才上古神境,捆仙索就能对付,狗不成威胁,倒是天外仙剑让孤无法琢磨。” “接下来如老师安排,你切莫忘记。”女子道。 “孤不会忘记老师指点。” 见玄气一隐,八卦衣女子消失不见。 姬余臣抽出自己的宝剑‘戮贤剑’,走出房间,命令下去:“孤现在去询问苏轼这些西方教徒,任何人不得打扰。” “遵命。” 姬余臣进了苏轼呆的房间,名义为审问,但礼数都安排十分周到。 “苏子阁下,特殊时期,请不要介意呢。”周携王姬余臣微微一笑坐在她的对面。 苏轼也还以淡然的笑意:“我不介意,但愿其他人也不会介意。” 周携王知道她想说什么,不动声色的说:“听说苏子喜欢和西方教僧人交流,有很多好友。了元佛印、南华重辩、龙井辩才、海月慧辩等十余人,都认识吧?” “万仙王朝若是禁止百家交流,那以后宛月便不在王朝就是。”苏宛月轻轻笑了笑。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这首诗是苏轼你做得吧?” “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轼随口说着,“殿下,你想要多少禅境诗句,宛月就给你做多少。” “若是平时,苏轼你融合百家,境界圆融无碍,该受世人敬仰。可是如今,姐姐姬宫涅已经传下命令,彻底铲除西方教在万仙王朝的影响,任何和西方教有关联的人和神都关押甚至处决。” “念你是天下文豪。苏洵,苏澈还有八大家已经表示愿意摒弃西方教义,加入截教,你是如何选择。” 苏轼苏宛月黛眉一蹙,不敢相信她们会这么做。“大周皇族强行要求诸子,就不怕在史册上留下骂名吗?周幽王真的敢这么做吗?”她不信。 “骂名?胜者流芳,只有败者受到唾弃。”姬余臣不耐烦的拿出一柄宝剑,此剑虽然不是人皇剑,但也是裹着皇族真气,是一柄绝世神兵。 “加入截教,放弃西方,你现在选一个!”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