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3 / 7)
计飞行速度可达到400km/h。
然而,在后续的试飞中,引擎的蒸汽冷却系统时常掉链子,自己的飞行速度也并不理想。
最终英国人选择了更加保守的双翼机:格罗斯特公司的“斗士”作为主力战斗机。
在224型战斗机项目上失败的雷金纳德团队没有气馁,他们很快着手解决试飞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并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改进,包括将主翼尺寸适当缩小,采用密闭式座舱和增加供飞行员使用的氧气呼吸装置等等。
最大的改进在于其换装了一台劳斯莱斯公司当时最新研制的液冷发动机:V-12型1000马力发动机“灰背隼”。
搭载“灰背隼”发动机的新型号被命名为300型战斗机。
1935年1月,对超级马林公司的新战斗机一直密切关注的英国航空部,给公司发去了一份采购意向合同,并要求战斗机能搭载4挺7.7毫米机枪(后改为8挺)。
试飞工作迅速展开,并很快展现了惊人的进步:在1936年3月5日,编号K5054号原型机的试飞中,飞出了528km/h的高速度,已经远远超出官方要求的指标,飞机的飞行性能也十分稳定。
超级马林公司的首席试飞员马特萨默斯跳下原型机后,对全部人只说了一句话:
“Don`t touch anything”(别碰任何东西)
面对这架“堪称完美”的飞机,设计团队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字。
超级马林公司的母公司:维克斯公司的总设计师罗伯特麦克里恩爵士为她选择了“喷火”
这个名字,这个单词隐喻容易激动或歇斯底里的少女。
实际上,由于喷火的原型机在设计和试飞阶段实在太纤细敏感,牵动一发动全身的特质令改动量极其庞杂,再加上名字必须用超级马林的第一个字母S,Spitfire这个单词可谓是恰如其分。
可设计师雷金纳德·米切尔却不同意,“他们就会选这种愚蠢嗜杀的名字!”
在雷金纳德因癌症于1937年英年早逝后,设计团队还是采用了“喷火”这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战斗机的正式名号。
雷金纳德的助手约瑟芬·史密斯则接过雷金纳德的工作,成为了超级马林的首席设计师,完成了“喷火”从原型机研制到大批量生产的重要跨越。
1936年6月,英国航空部正式向超级马林公司提出合同,要求采购310架“喷火”,每周至少能下线5架喷火。
这让超级马林公司犯了难:他们只是一家小公司,生产线并不大,手上还有帮助维克斯公司生产“海象”式水上飞机和“威灵顿”轰炸机的任务要做。
既然自己的生产线满足不了,那就去找其他公司借生产线呗?
可维克斯公司却担心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图纸会因为将喷火生产项目承包出去而遭到泄密,不肯找分包商。
在开始量产时,超级马林公司下属的工厂还发现,由于喷火的悬臂式下单翼加工生产难度较大,拖累了整机的生产交付。
喷火量产工作受阻后,焦急的英国航空部甚至提议让超级马林公司停止生产喷火,转而投产布里斯托尔公司的“英俊战士”双发重型战斗机。
最终在超级马林公司和其母公司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努力劝说下,承诺产量会提升到满足要求的情况后,喷火才勉强得以续存。
种种原因使得喷火的第一架量产型在1938年8月才开始交付皇家空军。
常人见到喷火的第一眼,都会赞美她那优美的流线型外形。
局座曾经说过:“你看它战斗性能好不好,首先看它好不好看,不好看的装备它肯定作战性能就不会好,任何武器装备都这样”。
与各国同一时期的战斗机相比,新锐的喷火凭借着高颜值,迅速博得了航空业界人士的喜爱。
而她高颜值的背后,是英国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气动外形设计,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在流线气动外形的帮助下,飞行风阻减小,喷火的飞行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
变矩螺旋桨的采用,使喷火在任何飞行速度下,均能利用发动机的最大有效功率;
椭圆平面形状的悬臂式下单翼,虽制造工艺复杂,费工费时,但气动特性好,升阻比大;
全金属承力蒙皮和自封式油箱的采用,使飞机被击中后也不易起火,提升了飞行员在空战中的存活率……
可以说,当时的喷火集合了英国航空工业的技术结晶,是英国工业实力积淀所孕育的产物。
喷火的主翼有一个十分有意思的设计:超级马林的工程师将主翼翼端部分设计为可拆卸更换的样式,在标准型机翼的基础上,可以安装延长部分变成延长翼,以增加高空飞行稳定性;或是换成短的裁剪机翼,增加低空的水平飞行性能。
在武器装备方面,喷火早期型号(Mk.Ia)搭载的是8挺0.303英寸(7.7毫米)航空机枪,但很快,一线飞行员就指出7.7毫米小水管威力不足,平均要打4500发子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