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7章 虏酋点兵,争相南下(1 / 3)

加入书签

“大清皇帝昭告官军民等知悉:

我祖宗以来,与大明看边,忠顺有年。只因南朝皇帝高拱深宫之中,文武边官欺诳壅蔽,无怀柔之方,略有势利机权,势不使尽不休,利不括尽不已,苦害侵凌,千态万状。

无罪加诛,擅来挑衅,夺我山泽之利,掠我妻女父老,纵火边野,文牍之间多毒言秽语,视我等于野人,凡此种种,太祖以七恨概略之。

朕继位初,顺天承命,兴兵伐明,前后六次,皆无往而不利,今第七次伐明,承合七恨,实乃天意所在,必灭南朝。

南朝既灭,大清取中原,自为正统,天下之人俱为大清子民,当怀柔以待。

拒者戮,降者勿扰。俘获之人,父母妻子勿使离散。勿淫人妇女,勿褫人衣服,勿毁庐舍器皿,勿伐果木,勿酗酒。

违者罪无赦。固山额真等不禁,罪如之。

布告内外,咸使闻之。

钦此。

崇德八年七月初一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诸将官军兵拜下,齐齐高呼。

于锦州誓师者,八旗五万,蒙古各部七万,朝鲜兵两万。

十四万人同时开口,声震云霄。

檄文宣读完毕,任命豪格为征明大元帅,多尔衮为副元帅,以下将官各定职责。

都是提前拟定好的圣旨,直接宣读就好。

各将领圣旨、令牌、印信后谢恩,花了个把时辰,皇太极感觉十分疲累。

身体不行了嘛。

皇太极轻轻挥手,左右禁卫疾奔而出,不一刻,阿巴泰被押了出来。

阿巴泰不断叫道:“皇上饶命,我愿为军前小卒,将功折罪,皇上开恩啊。”

“如此懦弱,岂配为爱新觉罗子?”皇太极押着怒火说道:“斩首示众,以儆各军,但凡临阵退缩者,皆斩不赦。”

军兵把阿巴泰按住,刽子手上前,鬼头刀挥下。

噗嗤~

血如泉涌,被冲脱脖子的头颅噗通落地,骨碌碌滚了两圈。

阿巴泰双目圆瞪,直勾勾地看着皇太极。

没看片刻,有人上前捡起脑袋,送去做防腐处理。

从始至终,诸宗室都没敢替阿巴泰求情。

本来是有机会活下来,奈何明国太子不当人子,先是派人要以俘虏换降臣,后又剁了俘虏胳膊手掌放回来。

气急豆了。

凡是开口给阿巴泰求情的,轻则被皇太极训斥,重则降职甚至免职。

事到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去死。

当阿巴泰的头颅被挑出来,三军肃然。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兄弟都被砍了头,看谁还敢不奋勇向前。

“开拔,攻灭明国!”皇太极轻声说道。

“臣遵旨。”鳌拜行礼后下了点将台,领着五千前锋出营而去。

诸将次第而去,很快就剩下个豪格。

“战略已定,大体如此,战术上可还有要说的?”皇太极问道。

豪格信心十足地回道:“明国可战者,唯其皇帝及其亲军而已,儿臣领兵十四万,只要妥善安排,必能擒杀。”

皇太极摇了摇头,道:“明帝勇猛,却只依仗勇武,犹如项王,实不足为虑。

可虑者,明国太子。

彼虽小儿辈,智谋如诸葛亮,腹黑如司马懿,狠毒如贾诩,若不能除之,将为国朝大患。”

豪格是看过三国演义的,毕竟这是启蒙教材,自然是知道诸葛亮、司马懿、贾诩合体是个什么玩意。

“皇阿玛多虑了。”豪格说道:“其长于深宫,虽有几分谋略,不过尔尔,若无南帝为依仗,百无一用。

且明传三百年,国祚将绝,内忧外患,矛盾重重,非人力所能挽回。

天命在大清,合该爱新觉罗氏执神器,掌控天下九洲。”

如此自信……皇太极眉头轻轻一挑,没有在多说。

豪格不行还有多尔衮,若是多尔衮也不行,那就是明不该绝。

“去吧,朕等你们的好消息。”皇太极轻声说道。

豪格拜道:“皇阿玛保重身体,等儿臣接皇阿玛南下过冬。”

言下之意,年底前干掉明国,再不济也要在明国京城里过冬。

锦州对面的宁远城里,吴国贵觉得再不突围的话,可能就等不到今年的冬天来临了。

挖好战壕,建虏并未采取围困战术,而是一反常态地用火炮轰击。

恭顺王孔有德麾下炮兵加朝鲜仆从军,日夜轰击,仅十天,外城墙告破,虽然屡次反击,外城依旧丢失,迄今不过月余,内城墙已经三次易手……

砰地一声巨响,头顶震动,沙土灰尘簌簌落下,吴国贵纹丝不动。

旁边的副将张国柱说道:“将军,建虏火炮凶猛,怕是坚持不了多久了。”

“军门最重情义,绝不会坐视我等陷于绝境而无动于衷。”吴国贵说道。

张国柱说道:“我知道军门不会见死不救,奈何外围水泄不通,内里箭矢火药殆尽,实难据守。”

感谢朝廷送来的三千石粮食,城内吃喝不愁,但是军备将尽。

吴三桂各种卖惨,想以此拖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