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一十一章 白马安在(2 / 3)
四十五岁的孟珙继岳飞、毕再遇后,成为了南宋第三位旗帜性大将,并且承担了建立四川防御体系的重任。
孟珙兼管四川后他很希望建立一支如岳家军一般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虏,军纪严明的铁军。
但如之前所说宋朝由于奉行不杀大臣的国策,对于失职的前线将领处罚也不是很重,这一直阻碍着孟珙施展抱负。
杀,军纪能立,但庙堂必定遭受非议,会更加坐实南阳书院一派想自立为王的风声传言,很可能他们几人将遭受非常大的排挤。
不杀,对于行军打仗不知何时会再次出现如赵彦呐一般重大失误。
于是百般权衡之下,他与几位兄弟协商一致后认定非杀不可。无非是为众人开道,落一个身死异处的下场。
于是。
一次权开州梁栋借口乏粮擅离职守,孟珙把梁栋押解到夔州后当即斩首,以明“不许失弃寸土”之令。
经过孟珙大力整顿,以及两年后新任四川制置使余玠的治理,四川战局焕然一新,恢复战斗力的宋军一直坚持到宋亡数年后。
但这一杀,还是让朝廷对于孟珙怨声载道已经到了顶点,朝武不知谁走漏风声,各个都拿当年孟珙在京一事,余玠张钰几人不尽君臣做文章,奏章中对南阳书院一脉充斥着明目张胆的排挤。
孟珙几人得知,气的牙后槽直嗝嗝作响:“若真德秀尚在,这等断脊之犬怎敢冲我等嘤嘤狂吠。”
好在这几年几人战绩斐然,朝中即使百般怨声载道但也碍于几人与蒙古叫战鲜有不胜才作罢。
嘉熙三年,余玠率军远袭开封、河阴一带的蒙古军,全师而还。
嘉熙四年九月,被提升为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淮安州,主持濠州以东、淮河南北一带防务。
嘉熙四年,蒙古军驻顺阳丹江沿岸,准备造船南侵江汉。王坚潜兵烧毁其船材,自此崭露头角,成为宋朝又一出名将领。
之后蒙古军攻四川,王坚随孟珙入川御敌。
淳祐元年十一月,张钰在钓鱼台击毙蒙古窝阔台汗病死,内部纷争汗位,无暇全面部署对宋大规模战争,宋得以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
宋理宗命在淮东屡立战功的的余玠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
淳祐元年秋,察罕再出兵安丰军,余玠率舟师进击,激战四十余日,使蒙古军溃退。
此战后余玠凭军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
淳祐元年春,孟珙专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后进封汉东郡侯。再加检校少保,进封汉东郡公。淳祐四年春,又兼知江陵府。
淳祐二年,余玠任四川制置使,顺路拜访孟珙处。
孟珙认为重庆的粮草太少,慷慨地发送十万石屯田粮给余玠作为见面礼,并派兵六千入蜀,随时准备救援。
同年,孟珙奏请朝廷,希望为在抗蒙战争中牺牲的文武官员立庙,以纪念他们保卫国家的功劳,并激励后人献身报国。
他在岳阳的慈氏塔下,建起了一座祠堂,朝廷下旨赐名闵忠庙,每年祭奠一次殉国者。
自淳祐三年至宝祐元年,在蒙宋战争中,出守四川的余玠又多次击退蒙古军进攻的作战
而孟珙也不甘示弱自淳佑四年开始,孟珙利用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大蒙古国陷入内乱的时机,又开始使用“打谷草”的策略
打谷草策略便是一种“以战养战”的后勤保障制度。
就是说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蒙古军队攻陷一座城池,攻占一个国家后,都会派出小分队到周围抢掠粮食等物资,这种行动被他们称之为“打谷草”。
而这套策略也被孟珙玩的出神入化。
他多次派兵出动出击,攻打蒙古在河南的要塞,焚毁囤积的粮草,屡次获胜。他的声名至此更加显赫,不少原先向蒙军投降的大宋将士纷纷来归,京湖战场上的形势一度出现好转。
但此时三清山上,小道士已经开始有了担忧。
如今天下形势大好,而他几位学生功高震主,再来几场胜仗怕是封下去便是异姓王了。
按照赵询的性格怕是要坐不住了。
淳祐五年,时任沿江制置副使的贾似道在淮西筑城,政绩斐然,名声鹊起。
孟珙在了解情况后,向宋理宗建议让贾似道接任京湖安抚制置大使的职务,并把初露头角的李庭芝推荐给了贾似道。
他将此举告知老师,并洋洋洒洒赞扬,此人为宰辅能人,当能为我几位兄弟仗义执言。
谁料一封回信彻底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少年公卿半青面,紫次之,枯斯下矣。”
袁天罡师兄面相学曾说过,面部青色为贵,黄中透红的紫色比青色略次一等,而面如枯骨涂粉的白色最为下等。
这贾似道虽然政绩斐然,名声鹊起,但小道士观察过此人面相,很容易成为腐败之人,他将此番见解书信与孟珙。
只是孟珙收到此信便没有回复。
身在三清山,小道士长唉短气了一番。
骄傲自满,一直以来是他改不了的,可这也是他是璞玉最好的证明。
隔年。
原大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