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老家来信和黑粉(求追读!)(1 / 2)
第一封倒是没什么重要的,就是表示钱已经取了,主要用于小红的教育,另外买了一些粮食,全家人很为自己骄傲,希望他再接再厉云云。
“厉”还写成了力。
第二封就比较特别了,因为里面除了老爹的信,还夹着一个信封,来信人“柳如龙”。
先看老爹的信。
“前两天你那个同学小柳给你寄了封信,他还不知道你也在燕京,我就给你寄过去了,另外说点要紧事。”
“你说的那个《儿童文学》杂志我在县城找到了,不过是以前的,没有最新的,你在燕京能不能买一本寄回来啊,急急急!”
三个“急”,看来他是真的急。
魏明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幕:
当老魏正在装逼吹嘘儿子有多了不起的时候,人群中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冒了出来:“你说你儿子当了作家,那作品呢?让大家看看啊!”
然后天不亮老魏就赶着驴车去县城买《儿童文学》,又搭工夫,又搭草料,愣是没买到,回到村里还要躲开人群,暂时闭门不出。
可怜,太可怜了!
魏明手上倒是有杂志,而且还想给家里寄点钱回去。
要不干脆趁着中秋节回家一趟?毕竟是团圆的日子。
当冒出这个想法后,魏明就再也抑制不住了思乡的情绪。
好想看看还是少女时期的小红,好想再看看那个80多岁老太太年轻时的样子。
“枫哥,下个月中秋我能请个假吗?”
“咋的,想家啦?”
“可不是,第一次离开家这么长时间,哪像他们两个,成天往家跑。”魏明表示了一下对地道燕京人的羡慕。
“没问题啊,”枫哥一口答应下来,“那会儿全运会结束了,国庆的活动也少了,正是轻松的时候,到时候彪子和文化也可以去看看电影,好像国庆期间好多新片呢。”
魏明笑道:“明天大家什么时候有空啊,长征食堂,这次该我请了!”
听到这话,彪子激动道:“明哥,你拿到第二笔稿费啦?”
“嗯。”
“多少啊?”梅文化心情复杂地问。
魏明:“文化啊,别打听了,我怕你知道了心里难受。”
这话一出,大家都明白,那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字,梅文化已经开始难受了。
名气都已经让你得了,怎么钱也让你赚了!
你是男主角啊咋滴!
随即魏明拆开了高中同学柳如龙的信,是从昌平朱辛庄的燕京电影学院寄出的。
魏明有印象,前世自己是在老家收到了这封信。
柳如龙和魏明同龄,一起上了四年高中,也是班里关系最要好的朋友,这小子经常偷他姥爷的连环画给魏明看。
阿龙是在广州长大的,母亲跟魏明是老乡,父亲则是佛山人。
阿龙父母都是50年代的大学生,学的英语,后来自由恋爱,就定居广州了。
再后来父母离婚,父亲偷渡去了香江,母亲带着他回了平安县老家,在县高中担任语文老师,随着高考增加了英语科目,又变成了英语老师。
柳如龙自幼学画,小时候靠着爷爷的关系,曾在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门下学习国画。
回北方后又跟着他姥爷学习内画和连环画的绘画技巧。
77年阿龙也是随大流参加高考,没考上。
第二年他想考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也就是清华美院的前身,还是没考上。
第三次听说电影学院美术系开始招收动画班学生,从小对这个感兴趣的他果断选择了北电,这次考上了。
带着对老友的回忆,魏明打开信后看到了跟前世一样的内容。
阿龙首先表达了对阿明的关心,鼓励他不要放弃学习。
然后介绍了自己在电影学院的学习生活情况。
“现在对于学习,我非常刻苦,因为我们这个班最优秀的学生将来有可能分配到魔都美术电影制片厂,而你知道,那是我最渴望工作的地方!”
魏明:恭喜,你做到了。
毕业后柳如龙确实凭借优异成绩进了美影厂,还参与了美影厂的多个重点项目。
信中还讲了他在学校有机会看到了很多国外动画。
“美国迪士尼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还有日本的手冢治虫也非常厉害。”
魏明记得当时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因为这家伙没用书名号,他还以为手冢治虫跟米老鼠、鼹鼠的故事一样,都是动画名字呢,当时他还想呢,“手冢治”到底是个什么虫子?
后面柳如龙还表达了他的一些担忧。
“虽然我们国家的动画也有《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的杰作,在顶级动画层面并不输国外,类型也足够丰富,但产量太低,如果改革开放改到动画业头上,恐怕我们难以招架外来的冲击,这方面日本的动画产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魏明叹了口气,90年代美影厂开始走下坡路,柳如龙这种青壮派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他东渡日本,和很多美影厂的人一样,做起了日本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