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四章 裁缝铺探消息,布票棉花票(1 / 2)

加入书签

就连大姐和二姐,也都吃了三个烧饼,至于猪头肉和猪耳朵也没少吃。

吃完饭以后,李加一说道:“大姐二姐,你们收拾一下吧!我出去一趟。”

“行,你去吧!”大姐点头说道。

从院里出来,李加一并没有着急去找人换东西,因为这刚吃完饭,没有人会出来。

他先来到一家裁缝铺,这家裁缝铺在这一片很有名气,属于街道办产业。

裁缝铺的几名裁缝也是属于老裁缝,都是干了很多年的那种。

来到裁缝铺以后,看到一个手上没活的老人,连忙上去说道:“大爷您好?”

“你好小同志,你有什么事吗?”老人问。

“我想问一下,您认不认识会鞣制牛皮的人?”

“鞣制牛皮?怎么,你有牛皮要鞣制吗?”

“是的,我爷爷家住在农村,前段时间我去爷爷家玩,刚好收了一张牛皮,想找人鞣制一下做衣服。”

“用牛皮做衣服,你这可是够奢侈的。”老人开玩笑的说道。

李加一摸了摸鼻子说道:“留着也没什么用,还不如做身衣服,冬天还能御寒。”

老人认同的点了点头说道:“这倒也是。”

说完看着李加一又说道:“你把牛皮拿过来吧!我们这几个都会鞣制。”

“啊!你们都会?”李加一惊讶的看了一眼老人,又看了看另外几个在忙着的。

“没错,我们都会,不但如此,我们还会对牛皮上色上漆。如果你做衣服的话,我们也可以。”

“那太好了,这样吧大爷,今天我还有别的事,最迟明天下午给您送来。”

“嗯!”老人点了点头。

“对了,大爷,您这里有没有人可以用鹅绒做衣服?我说的是纯鹅绒。”

“鹅绒?”老人惊讶的看着李加一。

感觉到这小家伙太有货了,前面是牛皮,现在又是鹅绒。

“对,鹅绒,这里没有人会做吗?”

听到李加一这话,老人笑了笑。

李加一不知道的是,在五十年代初,羽绒服已经开始在国内市场上出现,尽管当时并不普遍。

羽绒服在五十年代初进入国内市场,起初被称为“面包服”,因为其面料粗糙、缺乏质感、含绒量低、款式单调、颜色灰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羽绒服逐渐改进,成为冬季保暖的佳品。

在五六十年代,羽绒服并不是主流的冬季服装。

当时,人们过冬御寒的主流还是厚重棉服,轻便羽绒服的出现被视为一个新鲜事物。

尽管如此,羽绒服在特定群体中逐渐获得了认可,特别是在需要轻便保暖服装的特定场合和人群中。

当然,这说的特定群体,属于极少那部分人。

这么说吧,没有一定的关系,没有一定的背景,根本就不要想。

但不管怎么说,羽绒服进入国内已经有好几年了,也经过了一定的改进。

“当然能做,而且如果绒比较好的话,我们还能做到不跑绒。”

这下李加一更惊讶了,老人竟然连跑绒都知道,看来确实是会。

其实在这个年代羽绒服跑绒很正常,布料粗糙,而且绒加工的也没有那么细致。

有不少梗留在上面,往外钻绒很正常。

而李加一提供的鹅绒可没有这些,一点梗都没有,绝对的纯鹅绒。

“这个您放心,我的这些鹅绒都是纯绒,没有梗的那种。”

“那就没问题。”

问清楚以后李加一就离开了这里,既然裁缝铺就能做,那么他也就不用到处跑了。

大院旁边的公园里,这是他跟那些大院住的孩子交易的地方,也是在这里认识的师父。

李加一还是来早了,不过没关系,他还可以睡个午觉。

钻进树林里,他就进入了空间。

等他从空间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先把阿盛,阿财和阿权招出来。

留下阿财和阿权待在树林里,然后带着阿盛往树林外走。

刚出树林,李加一就愣了一下,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人太多。

是的,密密麻麻,最起码有二三十个孩子,带头的就是叫建国的那几个。

看到他出来,之前的那五个少年连忙就准备手里,可是看到阿盛,几名少年停着了脚步。

没办法,阿盛太吓人啊!

“怎么来这么多人?”李加一问道。

听到他这么问,几名少年挠了挠头说道:“我们吃被他们看见了,这不,就来了这么多。”

“行吧!还是老规矩,换的赶紧过来。”

没办法,人太多,如果慢慢的换,他担心等换完就天黑了。

“好,就是不知道你今天带的够不够?”叫建国的少年挠了挠头问。

“放心吧,量管够,只要有我需要的票,你们想换多少换多少,对了,我今天还换布票。”

“布票?”

“对。”李加一点了点头,问道:“怎么,你们没有布票?”

“不是没有,你之前也没有说要布票,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人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