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5章 比不上恩师(1 / 2)

加入书签

想要在城中站稳脚跟,单凭白玉京的举子身份或许还不够,或许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声望。然而,等到白玉京金榜题名之时,这种担忧应该就不再存在了。

白缙霄听后,顿时明白了姜怀虞的意图,点头答应道:“弟妹,你放心,我一定会照办。”

事情商议完毕,白缙霄没有多做停留,匆匆忙忙地返回了县城。

店铺在年后已经在城中小有名气,生意红火,日进斗金也不为过,实在是片刻也离不开人的。他必须尽快回去,确保店铺的正常运营。

转眼间,正月结束,二月初一这一天,私塾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始。

姜怀虞再次忙碌起来,她一边教授学生,一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出资扩建私塾,将其更名为“福顺书院”。

扩建书院无疑是一件造福乡里的好事,村长自然毫不犹豫地表示支持,并且主动承担了这项任务。

姜怀虞原本打算自己出资,但镇上的乡亲们得知她要扩建书院后,纷纷自发捐款,筹集了一笔可观的资金。经过核算,她只需要再补充一小部分资金就足够了。

在这日暮时分,她安排奉昀和慧依先行踏上了归途,而自己却逗留在学堂之中,迟迟不愿离去。

姜怀虞内心的情感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卷。

记忆如潮水般涌现,她依然记得初来乍到私塾之时,整个镇上的人,除了那位慈祥的老村长愿意信任她,将私塾的钥匙交到她手中,其他人对她充满了怀疑和质疑。在那个世俗偏见中,一个女子要担任夫子,似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时光荏苒,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尽管在晁炜之案后,谣言如暴风骤雨般袭来,她被推向风口浪尖,声誉扫地,但她凭借坚定的信念和理性的力量,再加上学生们的忠诚与支持,终于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

今日,镇上的人们得知她要扩建书院,纷纷慷慨解囊,这不正是对她能力与付出的最大肯定吗?

姜怀虞的手轻轻拂过她授课时常用的那张书桌,嘴角渐渐勾勒出一个淡然的笑容,眼中透露出更加坚定的光芒。

“哎呀,夫子,您怎么还没有离开呢?”

一个身影急匆匆地闯入,原来是姚哲。

姜怀虞微笑着问道:“正准备离开,你为何又折返回来?”

姚哲抓了抓头皮,指着自己的书桌说:“学生不慎遗落了一本书,因此回来取回。”

姜怀虞点了点头,温和地说:“快带上书,早点回家去吧。”

姚哲行了一礼,拿起书正欲离开学堂时,忽然回头,关切地望了姜怀虞一眼:“夫子,学生们都已散去,炭火也熄灭了,这里寒风凛冽,您还是早点离开吧,别着凉了。”

“你说得对。”姜怀虞迈开步伐,走出了学堂。

迎香早已在门外等候,看到她出来,急忙拿起斗篷为她披上。

姚哲思忖片刻,忽然提议:“夫子,学生愿意送您一程,可以吗?”

私塾到白家的路途并不遥远,姜怀虞看着他真诚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于是欣然应允。

行走在青石板路上,姚哲轻声询问:“恩师今日似乎心事重重,莫非是因为书院扩建的事体?”

姜怀虞转过头,目光掠过姚哲,“扩建书院乃千秋伟业,如今资金已筹措齐整,由德高望重的老村长亲自挂帅,已经选好地址,破土动工了。一切进展得如火如荼,我有什么可忧心之事?”

姚哲语气坚定,“即便不是忧愁,恩师也是过于劳神。您为书院着想,同样也为我们这些学子。”

“哦?”

姚哲神色庄重地说:“恩师的大弟子白举人已经赴京应试,他乃我们福顺镇才学冠绝群伦的学子,春闱一试,定能金榜题名。若一旦得官,恩师与他情同手足,必然随行。学生心中明白,恩师迟早会离开,可是……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恩师选择在这当口扩建书院?若恩师离去,书院再美,岂不成了徒有其表的空壳?”

姜怀虞露出一丝戏谑,“难道除了我,便无人能担此重任?”

他微微摇头,“你不去专心致志地钻研学业,反而对这类琐事感兴趣?”

姚哲低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说出了心中的疑虑:“事态如此明了,学生不得不思量……如此说来,恩师扩建书院,莫非是在为离开做准备?书院落成之后,恩师是否打算为我们另行寻觅一位先生?”

“我确实有离开的打算,若我离去,定会安排新的先生来传授你们知识。然而,你无需担忧,我不会草率地将你们置之不顾,我必须确保一切安排妥善,才能安心放手。”

姚哲低声嘟囔,“新先生再可靠,也比不上恩师……”

“姚哲,你刚才说什么?”姜怀虞追问。

姚哲叹了口气,恭敬地回答:“恩师,学生并无他言。只是心中明白,恩师为了我们,不惜耗费心血。按理说,您无需如此劳心劳力,但您仍然不辞辛劳。无论是私塾还是书院,恩师都在为我们铺就未来的道路。学生心中感激不尽,只是……学生实在难以割舍恩师。”

既然话已至此,姚哲索性毫无保留地将心中的话语倾泻而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