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开科举招揽英才(上)(3 / 3)
榜眼、探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乍一看,似乎与明朝的科举一样,仔细琢磨,在正式科举前的童试上有很大不同。
明朝的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道试。由各省学道主持岁考、科考两级考试,按成绩分为六等,科考列一、二等者,方能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然后分往府、州、县学学习,称生员。生员又分三等:廪生、增生、附生。廪生成绩最好,由官府提供津贴和日用,每年由学道考试,按成绩等第依次升降。
而这个方案里,将县试、府试,道试合并为县试,一年考一次,称为岁考,考试成绩由六等简化为及格、不及格两等,及格者称生员;至于科考只考国子监的监生,再没有什么廪生、增生、附生,官府也不提供津贴和日用。生员和监生可以参加正式科举。
对于不再设廪生、增生、附生,官府也不提供津贴和日用给廪生,苏勒坦能理解,大卫刚建国,穷!可对于将县试、府试,道试合并为县试,考试成绩由六等简化为及格、不及格两等,他有些不明白。
“巴卿,为何要合并简化‘童试’呀?”乾元帝不解地问。
“陛下,这么个考法是结合我大卫实际做出的。我大卫文风不如明国鼎盛,若一个童试都如此繁琐,恐怕参加乡试的生员会寥寥无几”,巴图和坦大声解释道。
是啊,漠西的文风确实远不如中原、江南,这么个考法贴切实际!而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不也就考一次吗?
想到这里,苏勒坦连连点头,“卿等有心了,便照此办理吧”。
“陛下,关于科举方略,臣有两点与首辅意见相左,恭请圣裁”,刘好古忽然开口说道。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