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登高一呼王者现(下)(2 / 5)
陈建,以示信任。
庆符王殿下胜永历天子多矣!被他如此信重,杨建亦不由得感动,打起精神为监国殿下招兵买马不提。
——
清眉州参将刘耀、彭山游击杨有才、丹棱游击陈安国、青神游击赵友鄢与成都总兵曹昌祚一样,原先都是大明的总兵,只是他们四人的部队在战争中损耗颇大,降清时,加在一起不过两千人。大清朝的确厚待降将,只是那也是要看实力的。曹昌祚兵力雄厚,降清时有五千人马,大清朝重视,仍任为总兵不降级,他们四个平均每人才几百部下,想依旧当总兵难矣,连个副将都当不上。刘耀兵多些,有残兵败将八百,封了个参将,其他三将平均不过四百人马,只得游击一职。据说这还是高抚院百般向朝廷争取,才得到的官职。
四人憋了一肚子气,可实力弱小,敢怒不敢言,只得龟缩在眉州一带,与野心勃勃的威宁公郝成裔眉来眼去。接到监国庆符王敕封四人为总兵的旨意,又瞧见郝成裔劝自己反正的私信,四人怦然意动。遂于眉州城头,砍落大清的绿营旗,换上大明的旗帜。
一下子多了一州之地和两千军队,让朱宣长舒了口气,人心在明、谁无汉思?孤这宗室身份看来还是很有用的!令他更高兴的事还在后面,游荡在成都南部、嘉定州北部、眉州东部的明军将领骁骑营都督杨国明、总兵武国用,武义将军杜学见到监国庆符王的使者,激动得潸然泪下。因为不肯降清,他们一直受到清军的围剿。另一个时空,再过几个月,这支军队便因为弹尽粮绝、实在坚持不下去,出山投降。在即将绝望之际,如今居然重新见着希望!三将领一千三百多残部从大山中走出,往邛州而来。果如使者所说,途经眉州时,眉州各县皆重新悬挂起大明的旗帜,甚至还有专门的官员为他们安排吃食。“杨都督、武总镇、杜将军他们到了吗?孤要亲自迎接他们”,听说三将带兵来会合,朱宣十分激动,坚持要亲自到邛水北岸迎接。
“殿下,自古只有臣迎君,岂有君迎臣之理?”曹勋、郝成裔、陈建、秦有功等劝他在邛州的行宫内等候。
“不,三位将军为了大明披肝沥胆,纵使隐入山林、饥寒交迫也不改其志。如此忠臣义士,孤怎么能不亲迎?卿等勿需再劝,都随孤去邛水北岸吧”,一向谦和的朱宣此次却异常固执。
听了这话,秦有功十分感动。曹勋、郝成裔、陈建在感动之余又添羞愧,毕竟他们三人都有过降清的经历,虽然是韬光养晦的权宜之计,毕竟气节有亏,远不能和杨、武、杜三人相比。理直气就壮,在国家大义面前,即便跋扈如郝成裔,此刻也不敢违逆监国庆符王的意志,乖乖地随其去往邛水北岸。一股股浩然正气在邛水北岸弥漫,静静地等待着三位义士的军队。
邛水上终于出现了百余竹筏。最大的一排竹筏上,武义将军杜学激动地对杨国明吼道:“杨都督,您瞧,殿下监国庆符王殿下在岸上欢迎咱们咧!”
“监国庆符王殿下?”杨国明放眼瞅去,果然邛水北岸挤满了欢迎的人潮,其中一杆迎风飘扬的盘龙大纛上鲜明地书有“监国庆符王”五个大字。不由得虎躯颤抖起来,这些日子在山中东躲西藏吃的苦仿佛都不算什么,“臣何德何能,蒙监国殿下如此厚待!”口中喃喃自语,双目刹时湿润起来。
他还算善于控制情绪的,另一排竹筏上的总兵武国用可管不了那么多,便在竹筏上放声大哭。他这一带头,江面上立时哭声一片,渐渐传染岸上欢迎的军民。皇皇邛水,呜咽之声感天动地,观者无不动容。
“臣骁骑营都督杨国明、总兵武国用,武义将军杜学参见监国庆符王殿下。臣等粗鄙武夫,怎敢劳殿下亲迎?惶恐呀惶恐”,三人好不容易平抑住情绪,来见朱宣,行觐见之礼。
快快请起!卿等为护佑大明十万里江河,忠贞不屈,如何当不得孤亲迎?”朱宣十分镇定地受了三将的大礼,不慌不忙地行至诸将面前,逐一扶起诸将,百般抚慰。当着众人之面,立授杨国明为威远伯、武国用为内江伯、杜学为安乐伯,又下令宰羊烹牛,款待三人的部下。一时间,邛水北岸,欢声雷动。
盛大的酒宴终于结束,朱宣十分满意,他就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大臣们的忠君爱国之心。顺利收拢三将后,带着浓重的酒味,他回到了自己的行宫。心腹、锦衣卫指挥使秦有功已在宫内等候。
“成都方面有消息吗?”刹那间,监国庆符王酒意全消,仿佛从未饮过酒般。
秦有功恭敬地回答:“派去见成都总兵曹昌祚的使者一直没有消息传来,估计是被曹昌祚软禁了”。
听了这话,朱宣锁紧眉头,深思不语。
主忧臣辱,见他烦恼,秦有功忠字当头,怒吼道:“殿下,如今咱们兵强马壮,实在不行,强攻成都便是”。
“胡闹!曹昌祚有兵五千,又有城池可以依靠。咱们如今虽然召到些兵马,可加在一起,也不过八千余。强攻未必攻得下成都,一旦失败,大事去矣!”朱宣摆了摆手,忽然喝道:“汝立即派人去四川各地散布锦江伯曹勋拥立孤监国并被孤封为锦江侯的消息;孤要召集兵马,做出攻打成都的姿势,逼曹昌祚归降”。
(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