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6章 入云南横行无忌(下)(2 / 3)

加入书签

,犹如魔神般杀入阵中,或者将清军连人带马撞翻,或者用重兵器将马上的骑手砸倒、劈落。卫军重骑的突然出现令本已陷入劣势的清军骑阵迅速崩溃,见一个又一个袍泽在自己身边倒下,清军骑兵失去了继续作战的勇气,纷纷催动战马逃离战场。

李贵也想逃,忽然一道黑影直刺入他的脖颈。却是一根马槊,矛长丈八谓之槊,马槊即是马上所用之矛。中了槊,李贵来不及吭一声即软软地栽倒。

“不中用的蠢材”,丹巴达日杰狞笑着抽回马槊,又去寻找下一个猎物。

等清军的步兵赶到时,见到的是横七竖八伏于地的己方骑兵和战马的尸体,尸体后则是一排又一排重新列好军阵的卫军骑兵。

“列阵,快列阵!”塔天策心中一凝,慌忙下令。此刻,他已不想击败卫军,只想保住自己的步兵。

“出击!”巴图孟克手臂轻扬,下达了军令。

六百卫军重骑率先冲向清军,对这种重骑,普通箭矢无用,须得用火铳。可慌乱中,大多数清军的铳手来不及装药射击。卫军重骑冒着箭雨在清军军阵中打开豁口,四千余轻骑沿着豁口驰入清军军阵,肆意砍杀,摧毁一切有组织的抵抗。

败了败了

塔新策、刘偁、杨威的部下多是大西贼出身,做过贼的人最会观望风色,见形势不对,各自鼠窜,将领们怎么约束都没用,甚至一些将领也跟着逃跑。见回天无术,塔新策只得下令缓缓后撤。然而此时将找不到兵,兵寻不见将,缓缓后撤最终演化成大溃败。

塔新策、刘偁算是运气好,活着逃回河阳城,清点人马,七千余大军逃回来的仅有两千。更让他俩魂飞魄散的是,逃回的军士说亲眼看见杨威中箭落马,被卫军的马蹄踩踏而亡。二人不敢再战,紧闭城门,飞马报于昆明求援。(本章完)

卫军逼近澄江府治河阳的消息惊动了守将杨威,杨威原是大西军将领,降吴三桂后,被封为总兵。吴三桂本是明臣,待归顺的明将甚厚。他也愿为其效命,只是部下兵马只有两千,加上河阳城守营也不过三千人马,那卫军据说有万余精骑一人三马造成的假象,如何敢出战,只得征发百姓上城协守。正在焦灼,忽有吴军总兵塔新策、刘偁领兵四千余来会。塔、刘二人亦是大西军降将,与杨威交情甚好,此番是奉吴三桂之命增援澄江。

“塔兄,刘兄来得太及时了,卫军足有万余,小弟兵力不足,正不知如何是好,二位便如及时雨般降临”,心情转好的杨威打起了哈哈。

三人中,塔天策资格最老,此前在大西军的地位也最高,自然而然地成为三人之首,闻言笑道:“贤弟被卫军骗了,蒙古骑兵行进时为保持速度,夙来喜欢换马,所以一个人往往有两三匹战马。吾已派人打探明白,来的这支只是卫军的偏师,一人三马,兵力不过五千而已”。

“只有五千?”杨威、刘偁听罢沉默不语,若有所思。

“不错,两位贤弟,咱们在平西王面前立功的机会到了。城里的军队加在一起足有七千余,且皆是昔日大西精锐,兵力超过卫军,不如合兵一处击败敌军,如何?”塔新策鼓动着二人的斗志。自古新降之将都想立战功自固,杨威、刘偁欣然同意。

塔新策遂以自己和澄阳游击李贵部为中军,以杨威、刘偁部为左、右军,集结七千余众,出城迎战巴图孟克、丹巴达日杰率领的五千卫军。

双方首先派出少量轻骑,分散开来厮杀。这种小规模战斗主要是为了试探对方的弱点、对战局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不过前哨战的胜负往往会影响己方的士气,所以双方都派出了最勇猛的战士。卫军的骑兵主要由蒙古族和藏族士兵组成,这些士兵大多从小生活在马上,骑术超过清军绿营,因而取得了战斗的优势,基本上压着对方的游骑打。

“浩瑞浩瑞浩瑞”见己方游骑占据优势,卫军士气大振,“浩瑞”之声响彻在河阳城外。

“可恶!”塔新策勃然大怒,吼道:“游骑各回本阵,全军列阵向前”。他打算利用己方的兵力优势,凭借军阵的威力碾压卫军。

七千余绿营列堂堂之阵,缓缓逼向卫军,气势升华中自带一股肃杀之气。卫军的骑兵排成五排,默默地等待。此时随着火器的普及,各国骑兵都已渐渐放弃了重装骑兵、改成轻骑兵,不过卫军依然在前两排各布有三百人马俱裹甲,手持马槊、大斧和狼牙棒等重兵器,身挟强弓的重骑兵,个个人高马大、杀气腾腾;后三排则各布有千余轻骑,装备着骑枪、马刀和骑弓。随着大卫国力的提升,着甲率也大为提高,因为此次任务凶险,派出的骑兵人人有甲,更显精神。

见敌人逼近,巴图孟克冷笑,从牙缝中迸出两个字:“放箭!”

卫军后三排的轻骑兵开始仰射,他们大多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骑术很好,可以在战马上自如地射箭,并不需要下马步射。箭如雨下,落入清军阵中,虽然清军也大多有甲,可还是有不少人手、足、颈部中箭,一些战马中箭后发出悲鸣,声音凄厉,不过总体伤亡并不大。清军的弓手大多只能步射,能骑射的少,于移动中只能被动挨打,难以还击,不过毕竟是训练有素的精锐,他们顶着伤亡,居然还能保持阵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