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煮梨子甜汤(1 / 3)
前世,沈青体验‘半自动化脱粒’时,年纪还小。 虽只能干点‘运秧’的轻活,但是塞秧,却瞧过千八百遍了。 这不,他头一次‘塞秧’,不毛毛躁躁,反而得心应手。 塞完一整桌,他就抱来新的豆秧捆,解开麻绳继续塞。 不一会儿,张年小跑回到机旁,替换掉了沈青。 沈青也没闲着,他拉着板车,继续装运豆秧。 饭罢,人员全回到各自的岗位,吃饱喝足,浑身有力,使得脱豆粒效率比上午高了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豆子奶走了,豆子爷却没走,他抱着一厚摞麻袋,走到晒布上,着手装大豆。 张林和张广见状,忙帮着一起装。 良久! 阳光不再刺眼,风劲变大,吹得衣摆乱飞, 田地内的豆秧,全拉运到‘沙尘暴’中,而且,脱豆粒进入最后冲次阶段。 此刻,晒布上堆满豆粒,和鼓囊囊的麻袋,豆子爷等人,正奋力忙活着。 沈青走上前,取一只空麻袋,一手握紧袋沿,一手摊开挥动小臂,将豆粒推进袋内。 当麻袋装不下了时,双手拎起原地颠晃数下,如此,令豆粒往下落,麻袋又余出一点装货空间。 敞开袋口,拿起木掀,铲起一波波豆粒,将麻袋装满。 说是装满,其实距袋沿,还有一点距离,不然怎么绑袋口? 沈青用麻绳扎紧袋口,将其搬到一旁,又取一空麻袋,继续装豆粒。 没过一小会,‘突突’和‘轰轰’,同时消失了,‘沙尘暴’也在渐渐的消散。 张年欲摸一摸机子,却被许毅呵斥了。 “喂,手不想要了?机子还烫着呢,随时可能会再转几下。” 这句话的真假性,有待考证,但张年的确被吓到了。 “嘿嘿~” 张年缩回手,尴尬的直捋头发,结果摸了一手碎渣,拍净后,转身加入装豆大队。 哗--- 豆子抻袋,沈青挥掀,二人正合作装大豆时,不远处突然传来呼喊声。 “喂,小伙,过来帮忙抬一下东西。” “嘚,喊我呢。” 沈青放下木掀,走到声源处,和许毅借助一带麻绳圈的铁棍,将青石板抬回了车兜。 随后,二人往返多趟,将柴油机、皮带、折叠桌等,也搬到了车兜。 搬完,许毅见对方不弓背喘粗气,赞赏道:“你小子,不仅劲大,耐力还强,比我年轻时,只差一丢丢。” 沈青:……夸人,还不忘夸自己? 这时,豆子爷走上前,手还不停摩挲衣兜。 沈青猜测俩人要结账了,便随意找个借口离开了。 脱了近二十亩的大豆,不知道要多少钱,但许毅开拖拉机离开时,哼着欢快的小调。 许毅不留下来帮忙,不是收完钱,就不讲情谊了,而是他急着赶场子,去帮下一户脱豆粒。 毕竟,户多机少,脱粒机,一村两天轮着用。 幸而,有许多村户和沈青一样,用连盖脱豆粒,不然为挣机子,非抢破头不可。 簌簌--- 在阵阵高粱穗摇曳声中,一袋袋大豆,被放进一辆辆板车内,并用麻绳绑紧。 六辆车全装满,晒布上还剩下一半大豆。 “爷,你留在这守着,我们先回去,卸完大豆,再返回来。” “行~” 随即,沈青等人,各走向一辆板车,套上宽带,握紧车把,使劲向前拉。 车轱辘,有的缓缓转了起来,有的一动不动,不过,动的人会上前推车尾,助不动的人起步。 万事开头难,车子一旦克服静摩擦力起步了,后面就轻松了很多。 辘辘--- 很快,六辆板车,碾着矮草,渐渐拉开与高粱地的距离。 不一会儿,他们向东拐上了土路,一些村民瞧见‘六车运豆’之景,笑着打趣大丰收。 领头的豆子,停都没停,只随口敷衍几句。 直到进入栽有枫杨的院子,六人才停下了车。 沈青瞥了一眼四周,注意到西北角有一大木排,估计是用来放大豆的。 这时,豆子奶拿来水壶和空碗,给几人倒水喝,“累坏了吧!来,喝点水歇一歇。” 沈青接过一个碗,发现碗里的水是浅橘色的,喝着微酸微甜,还有一丢丢橘子味。 “这是...陈皮水?” 豆子奶:“是嘞,之前啊,忘记是谁送了一兜橘子,豆子爷把剥下来的橘皮,收集到一块儿,用细线串起来,晒成了陈皮。” “嗐~”张年咂了咂嘴,“我就说这水咋有一股橘子味,原来是里头泡了陈皮。” 喝完,又歇了一小会,几人便着手卸货。 解开‘x’形交叉的麻绳,将一袋袋大豆,错落摆在大木排上,卸完,六人拉车离开了小院。 …… 众人一抵达目的地,就瞧见豆子爷蹲在远处拾大豆,其身旁还有一竹篮。 挥手打了个招呼后,几人又忙碌了起来。 一袋袋大豆,被搬进车兜,晒布也折叠成矮桌大小,连同被卷起的织壳子,一同放到车上。 随后,豆子脚踩落叶,走向远处的人影。 沙沙--- 布满褶子的大手,拨开层层枯叶,拾起一粒粒或圆、或椭圆的大豆,呼,吹掉浮土和细渣,再将其丢进竹篮内。 “爷,甭捡了。大豆全装上车了,你跟我们一块回吧。” 豆子爷摇了摇头,“你们先走,我再多捡一会豆子,等天黑看不清大豆和土块了,我再回去。” “呃---”豆子拉长了尾音,“爷,你不回去,谁来掌大勺啊?我和我奶...也能整一桌子菜,但是味道远不及你做的好。” 豆子爷拾豆动作一顿。 他一见到地里有遗落的豆粒,就心疼的不行,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捡起来,全都捡起来。 捡着捡着,竟把正事给忘了。 豆子爷握紧竹篮提手,欲站起来,忽然,一股麻酸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