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4章:鸡摊和米糕(1 / 3)

加入书签

“我家...家底不厚实的。”

男子摇头叹气。

“明年,我的两个双胞胎女儿,就要上初中了。

我家离镇中学远,孩子得住校,或者在中学附近村子租房住,到时候,学费、住宿费、伙食费,处处都要钱。

我想...要回人参钱,可该怎么要呢?”

沈青思索一番。

“张兰态度转变,说明她心里发虚。

这样,你回家后,阴沉着脸,称卖人参时,被店家斥责卖假货,你骂对方不识货,接着,转身去下一家店铺。

途中,还恰巧遇见一起上山的小伙,说当初在山脚下,小伙见过人参的全貌。

你巧遇熟人,心里高兴,揽着小伙进了第二家店。

然而,枯草一打开,老板说是假货,还含有毒素,小伙说枯草上的人参,和他上一回见到的不太像。

偷换+投毒,性质很恶劣,你严肃表明...要报警处理此事。

还要坚称杏香镇能收人参的,拢共就3~5家店,夸小伙记忆好,能描述出人参的全貌,人参,若被卖给哪家店,定能顺藤摸瓜,找到捣鬼的人。

张兰若拦着不让报警,你就把‘投毒’一事往大了说,称要让捣鬼的人坐一辈子牢。

剩下的,就看姐弟俩能吐出多少钱了。

你得了钱,立马存银行,密码不告诉任何人,钱,用多少,取多少。”

男子皱紧眉头,“这...能行吗?”

林鹏:“不试,便永远不行。你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那就抓紧时间,想别的法子,给女儿筹钱。”

两个女儿,是男子的心头宝。

近些天,大女儿总是提及,好闺蜜进了鞭炮作坊,作坊中午管顿饭,每月能领20多块钱,每每说这些话时,眼睛中都透露着羡慕。

在男子看来,制鞭炮和炸山一样,都是有可能会丢命的活计。

读书,当然比进小作坊打工舒坦。

大女儿这样说,是想减轻家里负担,想明年一毕业,父母能答应她去某个小作坊干活。

大队小学教师,曾夸两个孩子学习好、悟性佳,保持这个势头,考上县一中的希望很大。

男子早就下过决定,只要女儿能考上,他就供,砸锅卖铁也要供。

男子猛地抬起头,眼神坚毅道:“小伙,多谢,我会按你提的法子去办。老板,张安那株人参,你花多少钱买的?”

林鹏:“256块”

男子瞳孔微睁,256块,有了这笔钱,能少很多烦恼。

“行。我叫赵刚,是广晋大队麻柳村的,往后,你俩有任何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尽管吱一声。”

“我叫沈青,就住在东边的安宁村。”

林鹏:“我收草药,时常满镇子跑,各地方都比较熟。麻柳村,紧挨着营口镇,往南走一里地,便是青山了。离镇中学几十里路呢,怪不得要住校。”

沈青略微疑惑,“奇怪,麻柳村紧挨着青山,你干嘛舍近求远,跑鸡头峰捡板栗?”

“嗐~”

赵刚咂了咂舌。

“我妹妹赵蔷,嫁到许家寨大队甜水村了。

那天,我听说赵蔷发烧了,就拉点肉干、蔬菜去看看她。

到甜水村后,发现她的烧早就退了,人也挺精神的。

妹夫提议上山捡点板栗卖,一斤板栗,只能卖1厘钱。

然而,市面上,可没有一斤1厘钱的食物。

我不乐意卖,只想捡点板栗、蘑菇自己吃。

于是,妹夫从支有收购摊的路口上山,我则去了鸡头峰。”

许家寨大队,下设五个村,许家寨、黄营、甜水村、安宁村、李家庄,甜水村,位于许家寨的东南方。

“原来如此。”沈青了然点头。

“你们聊,我先回去办事了。”

说完,赵刚背上背篓,迈着大步离开了。

沈青:“老板,那株人参出手了吗?”

林鹏:“有个妇人想买,但嫌我报价高,说要考虑考虑,三天后再给我答复。不过,现在妇人想买,我也不能卖喽,得等赵刚把事情解决了,我才能往外卖人参。”

哗---

林鹏用钥匙打开带锁的条几柜,取出一个长条形的红木盒子,打开盒盖,露出一根躺在红布间的人参。

“小伙,来,瞧瞧这根人参长啥样,在你提的‘法子’里,你可是见过人参全貌的。”

沈青走上前细瞅。

个头不大,须子很长,且布有米粒状的小疙瘩。

最左侧,断了一根须子。

芦头顶端断裂面,是斜向下的,数了数,共有8个小碗。

“个头有点小了。”

林鹏合上盖子,将其锁回条几柜,“野人参,鲜少有大个头的。”

“老板,卖薄荷。”

屋外突然传来喊声。

“老板,你先忙生意,我就不打扰了。”

“好嘞,慢走。”

沈青出了屋,推车往外走,路过喊话者的板车时,往车兜搂了一眼。

车兜内,有两个由晒布对角相系整成的大包,一个,装着暗绿色的干薄荷头,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