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 第 11 章(1 / 3)

加入书签

月黑风高夜,一辆马车赶在宫门下钥前离开。

马车一路沿着小道行至西巷一座府宅门前,停在了对面的柳树后。

倚梅掀开车帘的一角打量着,约莫等了半炷香的时间,宋清晏已经昏昏欲睡之时被晃动惊醒。

“公主,严大人回府了!”

宋清晏睁开眼凑上前看,只见严霄正迈入走进汪府,门前两个值夜的侍卫在他进去后随即提着灯,紧闭了府门。

顷刻间眼前的府宅融入一片夜色中,唯留正门两盏星点的灯笼带着亮光。

宋清晏打量了一会儿,不禁发出感叹,这汪府是不是看着有些太凄凉了?

按理说汪擎担任锦衣卫指挥使多年,手中权柄滔天,这么大的府宅怎么看着跟没人住一样。

倚梅颇有些赞同,“公主您忘了,严大人是汪指挥使的养子。汪指挥使发妻死于难产,一尸两命,想是这么多年没再续弦。这府里只有严大人父子二人,冷清些倒也正常。”

经倚梅提醒宋清晏想起来自己刚认识严霄时,便常常见他是孤身一人,后来有了几次死里逃生的交集才得知,他父亲当年含冤而亡,母亲不久后也郁郁而终。

从前每每同严霄有过交集,都觉得他冷冰冰的如同一颗顽石,拒人于千里之外。

现在想想自己当初追着严霄,孜孜不倦得问他和汪指挥使的关系,他没乱剑砍死她当真是好脾气。

“公主,严大人已经回府了我们还不走吗?”

宋清晏反问:“还没开始呢走什么?”

倚梅原以为公主叫她套马车出宫,就只是单纯的想看看严大人接下旨意后的状态,直到她扶着公主爬上汪府的院墙,坐在人家的房顶上时,才发觉自己终究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才刚在房顶坐稳,一阵米香混合着炒菜的香味便自下而上的传过来。

宋清晏低头看过去 ,见院内汪擎正坐在轮椅上,对月独酌。

她们所在的房顶下,严霄端着两碟子菜走到汪擎身边的石桌上放好,并将臂弯上的氅衣披在汪擎身上。

此时的严霄未像往常一样穿着一丝不苟的官服,取而代之的是一身素色的宽松衣衫,摘了冠长发漆黑,于月光下长身而立,腰背线条流畅,优美而有力。

她从未见过这般模样的严霄,神态放松,似乎连轮廓都柔和了几分。

灯下看美人,别有一番趣味,更何况这是月光下。

宋清晏托着腮,安静地看院中的父子二人饮酒碰杯,唠着家常。

这父子俩倒还都是醉心于公务之人,三句话离不开审案子,宋清晏正听得有些不耐烦时,恍惚间像是从中听到了汪擎提起自己名字。

她侧耳朝下面边看边听得认真,

“你平素跟靖和公主并无交集,此次御前公主突然请求赐婚,恐有不妥。”

汪擎饮了杯中剩下的半杯酒,徐徐道:“靖和公主同其他公主不一样,与其说是圣上的掌上明珠,不如说是圣上的一面镜子,又像是身上的一把利刃。许多事,圣上身为一国之君不能做,也不便做,而公主做起来却游刃有余。”

“当年她设计击鼓案直指太后母家,西北军营里她又一剑斩杀监军太监,这些恰好你当时也在场。这么多年靖和公主婚嫁之事一直未能定下,霄儿,你要明白像公主这样的人,眼界已然超出宅院至家国天下,且她早已经深陷政治漩涡,难以脱身了。”

闻言,宋清晏呼吸跟着乱了两拍。

她似乎有些期待严霄听了这话后会作何反应,只可惜他坐的位置背朝于她,宋清晏看不清严霄地表情。

“父亲说的这些,我明白。”

汪擎侧首看向严霄,随即叹了口气。

“你这孩子从小就是这幅执拗的性子,有什么事喜欢搁在心里。也罢,这些年也不见得你身边有个适龄的姑娘,圣旨既然已经下了,以后的路还需你自己清醒着走......”、

房顶上的宋清晏双手掩面,欲哭无泪。

她本是来亲自探探严霄是何态度,来之前还心存幻想,这么大的事兴许当时在北镇抚司严霄不好公然拒婚。

万一同家里商议过后,觉得这笔买卖不划算呢?

没成想几年过去了严霄这厮个子长了不少,胆子却不如从前了,终身大事被人如此草率的做了决定,都不挣扎一二的。

坐在这屋顶上吹了半宿冷风,宋清晏觉得心里愈发凄凉了。

一旁的倚梅见她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的,询问道:“公主,你在想什么呢?”

宋清晏:“我在想明天倒立从宫里走出去,怎么才能不被人看见。”

忽然,她眼前一白,一片柳叶朝着她所在的方向飞来,旋即院中一声呵斥:“何人?”

要命了,被发现了!

逃命这事儿宋清晏乃是轻车熟路,拉着倚梅向后迅速翻身滚开到房檐一侧,顺着墙壁滑落下去。

弃了马车一路狂奔后,见无人追过来,二人这才放心停下来喘息。

半晌后,倚梅叹息道:“公主...咱们下次......还是别做这种不体面的事了......”

*

宋清晏自回来后,将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