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百三十四章 讨个恩典(新春快乐)(3 / 3)

加入书签

王恭在朝廷上还怎么混?老脸往哪里搁?

以后的队伍还怎么带?谁还跟着他干事?

这桩桩件件,可都是事关重大,王贞英竟然一件都没有考虑到,只能说,她也被美色迷了眼。

毕竟,你看,对吧。

王侍郎的模样就摆在这里了,实在是招人稀罕,那也是人家自己的遗传基因就在这里了,天资使然。

在看脸,以及看年龄等等条件的竞争中,王谧都当仁不让的占据着绝对优势。

更何况,当初王贞英想起这个主意的时候,脑子里就根本没有出现王恭的身影。

她就是想给王稚远安排一个差事,让他看住了小皇帝的。

“你说的有道理,确实是我欠考虑了。”

“既是如此,你也辛苦了,可以回府休息了,这两天也不必上朝,等到休整好了,再来商议其他的事。”

说着说着,王贞英就要送客。

虽然她让王谧回去尽情休息,王谧很是感谢,但是,王谧还不打算走,他还有要紧的事情没说呢!

哦!

好不容易进宫面见太后一次,只是聆听太后娘娘的教诲,自己却什么要求也不提,这实在是太吃亏了。

绝对不是他王谧办事的风格。

虽说,王贞英刚刚已经答应了王谧全力支持北府的一切活动,这对于王谧来讲,已经是达成了最大的目标了。

但是,那是王贞英自己承诺的,并不是王谧主动提出来的,他总是觉得,自己不提出点要求来让王贞英同意,便是吃亏。

或许,这就是一些没有占便宜,就等于吃亏的心态在作祟。

“娘娘,微臣还不能走,微臣还有一件事,要向娘娘讨个恩典。”

“恩典?”

“说来听听。”

听这个口气,大约不是关于北府兵的,也不是关于什么封赏的,那些之前都已经谈过了。

王谧这种性格的人,他还不至于车轱辘话来回的说。

那是关于什么的?

王贞英忽然有些好奇。

“太后娘娘明鉴,实际上,是这样的,微臣从邺城俘虏了不少氐秦的将士,都沿途跟着大军从邺城,经过了很多地方,这些人都是真心归顺,已经可以说是接受了考验的了。”

“为了扬我军士气,微臣想要拉着这些人,办一次献俘仪式,不知太后娘娘以为如何?”

“献俘仪式?”

“这东西,你会搞吗?”

王贞英眉头皱起,真的是很正经的在问这个问题。

不是她看不起王谧,实在是这种仪式的难度太高。

这绝不是吹毛求疵,而是晋末的实际情况。

晋末礼乐崩坏,这是后世人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很多后世人,却并不知晓这种所谓的礼乐崩坏究竟恶劣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地步。

就捡最简单的说,就连正经的官服该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的,什么制式的,都搞不清楚。

新的时代了,当然要搞新气象,定官服,定品阶,就是最重要的一环。

但是,当皇帝陛下把列位重臣招到一起,想要重新订立官服的时候却发现,可供参考的前朝的那些服饰,竟然一件也找不到,那些号称博学的大臣也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你说东,他说西,说来说去,也打不成一致意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人能真正掌握所谓的规制,到底是什么样的。

众说纷纭,谁也驳不倒谁。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还不是因为晋末丧乱,毁损的不只是人,还有无数的图册,典籍,想要去考证从前的那些旧典故,根本就无从入手。

换到所谓仪式,其实也是一样。

这个年代,对于仪式这种事情是最看重的,这种看重不只是局限于我们只要把它办的风风光光的,体体面面的,有规有矩就可以了。

我们还需要尊古。

我们一切都要按照古代的规矩来办,只有古代的才是最好的,才是最符合礼仪的。

可是想要复古那些礼仪,那些流程,就更是难上加难,别人都做不到的事情,王稚远又何德何能?

再说了,何必给自己找不痛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