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200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 / 3)

加入书签

尉迟恭唏嘘的道:“众臣皆有私心,摄于陛下虎威不敢乱动,没人敢去试探勐虎是否老了。” “但那件事情却让人看到了陛下的无力,于是各种鬼蜮伎俩都出来了。” “我反对陛下亲征高句丽,一是害怕事有不顺,进一步折损陛下的威名。” “二就是人心不齐了,大家各有各的想法,力使不到一块去,很难打赢。” “还有就是……”说道这里他以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道: “陛下确实老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自信,否则也不会同意我的辞呈。” 陈景恪听的头皮发麻,下意识的朝四周看去,这话要是传出去俩人都吃不了兜着走。 见他如此害怕,尉迟恭大笑道:“哈哈……怕什么,就算传出去,陛下最多就是把我们俩叫过去狠狠的臭骂一顿,我都习惯了。” 陈景恪苦笑不已,你习惯了我不习惯啊。 再说谁没事儿找骂啊。 不过他也确实不得不承认,尉迟恭说的是对的。 征高之战太过于仓促,从上到下其实都没有做好准备。 尤其是李世民这个主心骨,他打这一仗的目的本就不单纯。 关键是他失去了之前的那种自信,关键时刻犹豫不决。 前世他就是关键时刻怂了,不敢出奇兵,最终被堵在了安市城下。 想到这一段历史,陈景恪由衷的道:“鄂国公高见,某佩服。” 尉迟恭摇摇头道:“高什么高,但现在我快成小丑了。” 李世民一战灭高句丽,当初反对出兵的可没少被嘲笑。 尤其是尉迟恭这样没有盟友又退居二线的,嘲笑的人更多。 现在大家提起他就一句话:难怪陛下会同意他辞官,是有原因的。 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陈景恪有些尴尬。 尉迟恭自己反倒看得开,道:“不过被嘲讽了我也高兴,因为我看到了二十年前的陛下,这比灭亡高句丽还让我开心。” “陛下找回了他的雄心壮志,何愁魑魅魍魉不灭?” 陈景恪心中一动,道:“鄂国公静极思动了?” 尉迟恭嘿嘿一笑道:“若陛下需要我上阵杀敌,作为臣子自然不能拒绝。” 陈景恪笑道:“我相信,陛下知道后会很高兴的。” 接下来尉迟恭又说了一些朝堂上的事情,有些是陈景恪知道的,有些是他不知道的。 听完这一番讲述,使他对当前的朝堂局势有了清晰的了解。 总之就是错综复杂,暗流涌动。 不过因为李世民突然找回自我,这些暗流正在被一一平息。 总体上局势还是很不错的。 陈景恪心中也顿时轻松了许多,道:“那再好不过,对你我来说这种情况才是最乐于见到的。” 尉迟恭点点头,说道:“但这种情况又能维持多久?我们必须要未雨绸缪。” 陈景恪心知图穷匕见的时候到了。 尉迟恭找自己说这么多肯定是有目的的,且他也已经有所猜测。 但还是装作未知的问道:“不知鄂国公准备怎么做?” 尉迟恭道:“这不是来找你了吗。” 陈景恪惊讶的道:“找我做什么,我就是个普通的医师而已。” 尉迟恭没好气的道:“行了,你刚来长安我就认识你了,装什么装。” 然后他正色道:“我是孤臣这一点不能变,也没法变。” “但孤臣也要有三两个朋友,你就是我的朋友。” 陈景恪正想开口,就被他打断:“你先别急着拒绝,我知道你志不在此。” “然而人在朝堂身不由己,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逃就能逃得掉的。” “我也不是为了要争取多大的利益,而是希望我被人污蔑针对的时候,有人能帮我说句话。” 陈景恪知道事情自然不会和他说的那么简单,有些事情或许计划的时候很好,一旦去做总是会偏离方向。 就和找朋友一样,本来只是单纯的为了自保,可当盟友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些事情就由不得自己了。 要拒绝尉迟恭的结盟请求吗? 答桉自然是不。 如果他不娶李明达,还能靠着能力独善其身,娶了公主就没有置身事外的可能。 多找几个可靠的盟友,是自保最好的办法。 之前说过李明达年龄太小了,建立公主府的时间太短,想要经营自己的势力很麻烦。 要么重头培养人才,要么在夹缝里找几个不错的人加入进来。 他们选择的是两者并行,一方面资助有才的贫寒学子,一方面在朝中寻找堪用的人才。 贫寒学子好找,都不用出门古池文会上到处都是,随便他们挑选。 朝中寻找堪用的人才,太难了。 到现在也不过是找到了一个苏定方而已,这是远远不够的。 说起来尉迟恭倒真的是个不错的目标,身份地位足够高,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也是很特殊的。 李世民还是秦王的时候就说过:我在前方冲锋,敬德在后为盾,千军万马可去得。 此后尉迟恭确实经常陪着李世民一起冲锋陷阵,当好了这个后盾,保护了李世民的安全。 玄武门之变他也是最重要的策划人之一,亲自带着佩剑,把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请’到秦王府的。 之后更是亲手斩杀李元吉,带兵逼宫问李渊要到了兵符。 拥有如此巨大的功劳,还选择当了孤臣,可以说只要李世民不死他都是安全的。 就算是李世民不在了,继任者也不会轻易拿他怎么样。 不过,陈景恪之所以觉得尉迟恭是个不错的盟友,还是因为他的这个‘孤臣’身份。 身上没有那么多牵扯,结盟之后不会产生不必要麻烦。 要是换成长孙无忌,即便说出花来都不行。 所以在考虑了一番之后,他笑道:“鄂国公这是哪里的话,咱们不一直都是朋友吗。” 尉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