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054(1 / 1)

加入书签

1.表达,交流,不强求。

平等,自助,多自由。

理解“你觉得”,尊重“我觉得”。

客观≠正确,全面≠快乐。

“理性”不比“感性”高级到哪里去,“爱”和“善良”也并不是总挂钩。

2.“宁愿痛苦,不要麻木。”

每次看到都会忍不住多想。

十几岁的时候对这话深以为然,是那种无论怎么辩解都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的感觉;二十多岁坚持在心,但不耻于口,多多少少还有那么点中二基因残存;三十加了,再看到这句话,贮存在体内的更多的是茫然和遗憾,对这句话有了质疑。

非要痛苦吗?反人性了吧。我想要幸福。我想要快乐。如果可以不痛苦,我也不想要痛苦啊。

可是一说到麻木……麻木就更不想要了。但是麻木比痛苦更逃避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在身体和思想上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像细胞,像血液,像病毒,麻痹感官,磨钝神经,冷漠性情。

没错,比起痛苦,是更不想要麻木的,但麻木并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谁不想对着随波的大众说“不”,说“错”,说“滚”;谁不想保存年少时心底的梦想、思念和感动;谁不想要保留一颗赤子之心和质朴的灵呢?

正是因为留不住,才要珍惜。珍惜每一种感觉,就像珍惜每一秒跳动的心脏。

3.“我还没想好。”

“我不知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性词开始有了自动的贬值,类似的句子变成了软弱无知的标志。

我们下意识回避,却从没思考过做出这种举动的原因,以及这种“下意识”根本上的合理性。

4.晓东生气了,生气别过心。——广播剧听到言哥这句话,眼泪嗖嗖掉。

汤索言说话真的特别戳我点。

5.真诚和善良,永远打动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