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收复大员-上(1 / 4)
朱树人并不擅长直接的战场指挥,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更多体现在大战略的层面。
他也很有自知之明,所以从来不尝试微操一线将领,他只在大局上指点属下注意事项,一旦正式开打,那就彻底双放手,任由属下自行发挥。
对于即将拉开的大员收复之战,朱树人当然也是这样,只花了几天时间点拨郑成功如何应对大员的地理气候不利因素,跟红夷人打交道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剩下也就没多说。
郑成功走的时候,只是带走了大量江宁科学院这边新试制囤积的防治热带病药剂、外敷油膏,还让随军军医跟着这边研究所和博物院的专业人员学习了用法和诊断方法。
时间很快来到了十月份,随着入冬,秣马厉兵多时的郑成功,也终于带着齐装满员的郑家水师,以及张名振带领的一部“海军陆战队”,发起了对大员的收复战。
郑家的部队,本来就是常年驻扎福建的,所以出兵前根本不需要集结调度,黑水沟海域更是郑家下水道一般的存在,来去自如,随时都能横渡。
(注:明清时称湾湾海峡为黑水沟,但不仅限于海峡,还一直延伸到大陆和琉球之间的深水航道区,是暖流和冲绳海槽深水区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那一带海水颜色很深,都叫黑水沟)
张名振的部队,倒是战役发动前,提前数月到福建集结,以更好地适应当地气候,人数只有几千人。
此战的主力还是郑家麾下的福建兵,张名振只是打个辅助,并且配备了最新式的火炮等技术兵种,负责技术性攻坚,顺便控制一下局面,以示这是朝廷的军事行动,不是郑家的,面子上好看一些。
北方来的水兵,也不习惯南方的海况,开不惯福船,所以一切海面上的行动,郑家都包办了,登陆后才有张名振发挥的余地。
历史上郑成功收复大员之战,累计动用了两万五千人的作战部队,这次则多了五千人,差不多就是张名振那点人。
去年朱树人开会时,也说过要控制开支,每年用兵总规模不能超过五万,还是包括后勤辅兵的。
今年云贵那边李定国孙可望依然要占用数千战兵的平叛名额和经费,郑成功这边确实最多也只能动用三万多人了。
军费方面,其实郑家还补贴了一部分,因为朱树人也许诺了郑家,收复大员后,可以允许郑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在大员享有更多的经济利益,
而且还会进一步酌情设置海关,正式允许扩大对外通商,将来把更多的航海贸易洗白,但是要正式缴纳关税。
有这么好的条件,郑家多掏钱为国分忧是应该的。
……
光复大员的明军战力,比历史同期增强了一些,武器装备也额外升级了一个时代,按说算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而对面的荷兰守军,相比之下却是此消彼长,反而弱了一些——倒不是荷兰人的兵力变少了,主要是防御工事比历史上的大员战役要差很多。
在士兵人数上,荷兰军历史上在全岛南北两处主要要塞,加起来只有一千五百人的本国籍正规军,剩下都只是些当地土着汉奸投效的二流武装,以及全民皆兵的荷兰商人、水手。
另外,历史上那场大员战役,后来荷兰人发现战局吃紧,还从后方的巴达维亚派来了一千多人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援军,总共也就那么多了。
毕竟荷兰人是劳师远征跨越半个地球航海到大明家门口打仗,补给难度当然非常恐怖,能维持两三千人很不错了。
而这一世,荷兰人的人数反而多了些,这还得拜时机所赐——荷兰人两年前才刚刚从西班牙人手上夺取岛屿北部的赤嵌城和澹水据点,他们要端掉西班牙人的堡垒,当然要囤积重兵攻城。
攻下后这些部队也没第一时间撤走,毕竟西班牙人失利后,还有一小撮人突围逃散了,荷兰人还要在岛上维持治安、征服一些原本跟西班牙人合作的土着部落。也就暂时仍然在岛上维持了两三千人的常备军。
郑成功一旦开打,说不定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公司还能再组织两千人过来,如此全岛的敌人正规军总数,有可能达到五千人之多!
当然巴达维亚到大员需要的时间是很久的,从筹措到等候季风,往返一趟花上好几个月也不奇怪,风向不顺错过季风可能得大半年。
历史上郑成功是农历二月底出兵、四月份开打,荷兰人求援确实错过了季风,最后过了整整八个月援军才来。
但现在明军改成了十月份开打,相差了半年,荷兰人如果需要求援,也不用专门等太久季风,这也算是一个不利因素,需要明军速战速决克服。
总的来说,就是荷兰人兵力人数比历史同期更强,但防御工事、炮台堡垒这些设施,比历史同期弱一些,算是得人和而失地利。
而且无论从阻止敌人援军、打时间差各个击破的角度来说,还是从大明朝廷的财政负担角度来说,抑或是从“冬季用兵能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