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祸水东引与白莲教(1 / 2)
来自外界剿贼的消息不断传来,朱见济每日准时观看,表示自己的重视。至于其内容,无非是今日擒获几个贼人,叫什么名字,又拷问出多少消息来。 如同王义在一开始上书时说的那样,这伙贼人或许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但是在天灾频繁的当下,势力并不小,遍布北方各省。想要彻底斩断这个罪恶的产业链,已经远远超出了朱见济的实力。 正好,朱祁玉在乾清宫召见朱见济,并且询问此事进度,朱见济便一五一十地和他言明此事大概。 朱祁玉面无表情的听完,简单回了一声“朕知道了。”就此不再有下文,朱见济根本猜不出自己便宜老爹的心思,有心让他出面帮忙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眼下也只好悻悻告退。 朱见济离开宫殿后,转角遇上王诚,他在教训几个小宦官,见到朱见济到来连忙行礼道:“奴才见过太子殿下。” 朱见济可不敢把王诚当奴才对待,恭恭敬敬地见礼道:“王公公安好!公公不在父皇身边侍奉,怎么在外管这些琐碎之事?” 王诚满面笑容,道:“回殿下的话,宫中无小事,事事须上心,奴才不敢一日懈怠,恐负陛下重托。” “公公一心为国,忠贞不二,若是朝中百官有公公十分之一的用心,父皇何至于每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朱见济用几分痛心的语气道。 “宫中琐事,如何与外朝大事相比。殿下言重,莫要捧杀老奴,这话传开来,殿下在师傅面前可是不好交代。” 朱见济干笑两声,称是而已。 “听闻殿下近日请命讨贼,英国公辅之。此事就比老奴做的这些小事强,国家自有忠臣在,殿下无需虑也。” 正嫌没有借口,王诚自己送上来,朱见济叹了一口气,道:“公公可莫要提及此事了,本宫这事可是办得不漂亮,功劳是不敢想了,但求父皇不要发怒足以。” 王诚眉头微皱,“不是擒获了不少贼人吗,俱是功劳明证,如何会有过?” “公公有所不知,此事是见济孟浪了。本来以为不过是一介蟊贼而已,不成气候,如今查得越多水越深,谁能够想到这伙贼人遍布北方各省,拐卖妇女儿童不可计数。而今查出来的不过是冰山一角,以见济之力,远不足以查清,还望公公为见济出一可用之策。” 王诚神情凝重,看了看四方之人,低声道:“殿下请借一步说话!” 还好,王诚愿意出面帮忙,要不然朱见济真的要被架在火上烤,下不来了。 王诚带朱见济来到一处僻静之地,道:“老奴在陛下身旁日久,本不该教殿下这些,殿下听后用否全看殿下心意。” 王诚很显然是要推卸责任,朱见济态度如一,道:“身在熔炉之上,哪里管得了这许多,公公尽管道来。” “方今之计,唯有祸水东引一策。殿下也愿意用吗?” 朱见济谨慎地问道:“不知这祸水引往何处?” “听说就南直隶一带近来有白莲妖教流传,多有愚男蠢妇被欺骗,其信众上万,为祸不小。殿下可上奏天子,托言这伙贼人乃是白莲出身。” 朱见济听罢,惊讶地忘记了合上嘴,良久才默然地点了点头。 王诚颔首,不复多言,告退而已。 朱见济目送他远去,觉得自己心中的某种信仰在这个时候突然动摇了一下。朱见济原本以为自己的信仰会无比坚定,但是在利益面前,其根基无比地浅薄,浅薄到朱见济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还没有走回东宫,朱见济就已经决定按照王诚教导的那样去做了。 白莲教诞生于唐宋年间,宣扬“弥勒降世,救苦救难”,有着末世论的意味,对下层百姓影响巨大,势力一大往往冲击官府乃至于作乱一方。 其诞生之后就伴随着诸多争议,被人视为邪教,不为正统佛门(即朝廷认可的教派)所承认。在元朝白莲教断断续续取得过合法地位,但是中后期也是被镇压的,元末农民军起义的领袖人物基本上都是白莲教教徒。 元末红巾军起义席卷天下,朱元章当年就出身于其中的一支队伍,但是随着自身的发展,逐步与这个组织划清界限,甚至反目成仇。等朱元章建立明朝之后,深知白莲教的恐怖之处,更是加大了对白莲教的清洗,其后朱棣承袭之,在两代君王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教派胆敢自称白莲教了。 但是,下层百姓被剥削的现状没有改变,其苦难依旧存在,其寻求精神寄托的需求无比巨大。是以,白莲教虽灭,但是各种各样的小教派如同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因为这些小教派的教义包含了不少白莲教的教义,其教规仪轨甚至是直接照抄的白莲教,所以朝野上下依旧称之为白莲教。 白莲不灭,因为其根植于百姓的苦难;盗版永生,因为其脱胎于群众的贫困。古今中外,道理一般。白莲教越打压越多,盗版也是一样。 朝野上下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但是这深层次的矛盾谁能够解决,谁也解决不了!那就只能够扬汤止沸,掩耳盗铃,只要消灭了白莲教那么社会矛盾就不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 毫无疑问,信仰的力量很强大,看看西方历史上政教之争就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这个问题不严重,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世俗政权极其强大,几次大规模屠佛灭道运动,用刀剑将神权赶下祭坛。其次,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认为应该“敬鬼神而远之”,教权力量并没有垄断精神世界,百姓有着其他的选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