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8章:盘旋在宫中的阴影(1 / 2)

加入书签

靠着召见酬谢这事,朱见济又筹集得一万两银子,不算小数目。其中英国公张懋最是康慨,这万两银子中有一半都是他出的,此后沐家出了三千两,其余勋贵不过是凑凑百十两银子意思意思而已。 那些权贵知道朱见济现在许下的一切诺言都需要打个问号,未必能够实现,之所以愿意给钱,主要还是为了和朱见济打好关系。 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如今潜龙在渊不投资,来日凤唳九天朱见济可就看不上这点小钱了。 朱见济当然是给一些口惠而实不至的好处,多的他确实也给不出来。靠着这万两银子,朱见济以父皇朱祁玉的名义完成了自己的诺言,赐予在京老者肉帛,数量不多,关键是心意,全大孝之义。 说起来,朱见济辛辛苦苦一番操作,实在是收获寥寥,早知道是这样的结果,就不去起这个心思了。 话说冬至一过,不久便是新年,整个大明朝上下洋溢着节庆日的喜悦。家家户户都忙着采办年货,宫中也是一样,大车小车地运送货物,车水马龙。 从外表上看去一片和谐与安宁,但是身处核心圈层的人却知道,天空之上笼罩着一片阴云,而且越来越大,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 这片阴云,与天子朱祁玉有关。这景泰七年的最后一个月,朱祁玉突然生病了,其实也不算是突然,只不过这段时间随着寒气逼人,原本的病症逐渐变得严重而已。据宫人传出的消息,朱祁玉常常胸闷心季,半夜冒冷汗,甚至起夜呕吐腹泻。 这是很典型的重金属中毒特征。当然,道士们不会承认这是因为自己的丹药有问题,而是会说这是因为朱祁玉祈求延年益寿或者求子带来的天谴。帝王之尊已经是享受尽人世顶级富贵,再想要求取延年益寿就显得有些贪心不足蛇吞象。 这套说法逻辑完善,这个时代绝大多数人都认可这个说法,哪怕是天子本人也是一样。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是不去服用丹药,而是往四方求神拜佛,多做善事,清静无为,借此逢凶化吉并延年益寿。 因为病症看起来也没有特别严重,人们并没有太过重视朱祁玉的病情。首先是皇宫内院消息严格封锁,目前传出的消息不过是天子偶感风寒,不日便能够痊愈。 其次,从历史经验来看,大明朝的皇帝岁寿不短。人们暂时还没有往那个方向考虑。 太祖朱元章阳寿70,活到古稀之年。 太宗朱棣阳寿64,知天命的年纪。 仁宗朱高炽阳寿47,中规中矩。 宣宗朱瞻基阳寿36,英年早逝,但大家普遍认为是因为朱瞻基纵欲过度,否则不至于如此。 虽然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可是朱祁玉如今年不满三十,哪怕是大明寻常老百姓平均寿命都不止三十,大概是三十出头的样子。 此外朱祁玉身为天子,有宫廷膳食医药服用,朱祁玉自己也不是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他哥去草原待了一段时间都活得好好地,朱祁玉怎么可能会中道崩俎。所以,没有人往这个方向思考,包括朱祁玉本人。 不过,朱祁玉作为紫禁城的主人,整个大明朝的皇帝,至高无上,言出法随,整个天下都随着随朱祁玉的呼吸而呼吸,他个人的命运足以影响王朝的命运。天子有疾,相当于天下有疾,不可能没有影响。 哪怕朱祁玉顶着一身疾病上朝,许多重要的政事也不可避免地推迟,效率下降。普通人能够瞒得下来,身边一群老臣可瞒不住。 在原本历史上,这个时候朝中已经开始有立太子的风声了。比如胡濙等人就借着具疏问安的时候说:“皇上日亲万机,未建储副,无由助理,致劳圣躬。伏乞早选元良为皇太子,以慰宗庙社稷臣民之望。”胡濙等人并没有说立谁为皇太子,但是高级文官在这个问题上分成两派,一派主张立沂王,一派主张立襄王世子。前者声势最强,后者稍逊之。 只不过这一世因为朱见济的存在,这种风声根本没有出现。如今反倒是有言官上书说当今太子长成,建议听政。 对,听政,不是参政。但即便是如此,朱祁玉也没有同意,说太子尚年幼,需要师傅们多加培养,听政之事,日后再议。至于自己生病这事,不过是失于调理,过几日就好了。 朱见济对此没有发表任何的评论,也不敢多说一句话。朱见济们心自问,从来不曾唆使过言官上书提及此事,因为他深知父皇朱祁玉的心性。但是总有“聪明人”希望借此博取太子的宠信,这立储之功可是比潜邸之功还要高,不仅足以使自己富贵,绵延子孙也不是难事。 此外不排除师傅们和张懋等人的影响。朱见济或许没有做,但是他身边的人有可能参与其中,朱见济最后一定是脱不了干系,谁让最大的受益者是他。 朱祁玉自然是将一切上书进谏视为朱见济夺权的表现。朱见济不去解释,反正没有人会相信,身上的虱子有很多了,朱见济才不去主动招惹。不愿意让自己听政就算了,反正这权力朱祁玉也握不了多久。 时间缓缓流逝,宫中的消息一天三变,一下子说天子身体痊愈,能够策马射箭了,一下子说天子病情又严重了。 真实病情如何可谓是云遮雾绕。到了这个时候,即便是朱祁玉再嘴硬,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身体确实出现了问题。再过几日,可就是元旦呀,元旦前后诸事繁杂,礼仪繁琐至极,若是中途出了问题可是不好收场。 之前朱祁玉坚持不许朱见济听政,如今口风也改变了些许,在景泰七年的最后几日,朱见济终于取得了听政的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