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借兵部船,沂王任事(1 / 2)

加入书签

平静的气氛下,任礼澹澹问道:“公公打算怎样做?” 何林静心知成功了一半,放下茶杯,道:“南直隶织造局每月生产布帛数以万计,陛下让我拿着这些和外邦交换,徽州饶州等处的陶瓷也可调运而来,再者浙江福建等地的茶叶销路也不错,都可以考虑。想要出海,手头总得有货才行。” “那船呢?三宝太监之后,本朝可是再未曾修建过大型宝船。空有货物,若无船只,也只能够干着急。” “此事小人自会上书天子,和兵部先借几艘船只来,也不跑远路,就在周边几个藩国转几圈。先打通商路再说,赚钱倒是次要的。待商路大开,群商聚集,百舸争流,靠市舶司收税抽成便足以供养数十万大军。” 最后面一句话,其实是朱见济的意思,朱见济在给何林静的书信中给他的任务就是打通商路。一条稳定的商路,而不是海盗走私之路。 “既是陛下交付之事,公公若是遇上麻烦事,只管来和本官说。只要能够帮衬处,绝然不推辞。” 何林静举杯朝任礼敬了一敬,“宁远伯果然豪爽,满饮此杯。” “都是为陛下办事,为大明办事,合该如此。” 朱祁镇看着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互相吹捧,好奇何林静为什么要在他面前提及此事。他如今说得好听是上皇,说得不好听就是阶下之囚,这等国事也有资格旁听吗? 不过,何林静很快回答了他的疑惑,“前番陛下写书来时,曾提及打算让沂王经办海外通商一事。” “这——,”朱祁镇都有些怀疑朱见济是不是故意设下圈套了,“陛下还真是看重见深呀!”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沂王有经纬之才,匡时之能,久居深宫到底是埋没了人才。” 朱祁镇呵呵轻笑而已,并不曾回应,只是一双手捏得紫青。 “敢问公公,陛下是否打算让见深亲自率领船队出海?这海面上风高浪急,凶险莫测。” “此事小人眼下不知,尚不知陛下心意。不过上皇无需忧虑,陛下若是打算让沂王亲身出海,势必有大军随行,能够把军权交与沂王,陛下对沂王之看重可见一斑。” 何林静心中不屑,天子若是真要诛杀沂王,办法多的是,还要拐这么大一个弯吗?事实上他也不明白为什么朱见济会在书信中说及此事,让他打探朱祁镇态度。不过,天子的命令无论再奇怪,他只管遵循便是。 “那就好,那就好。天家亲亲之义,陛下想来不会忘。” “那是自然,这事别人想抢都抢不到嘞。” 三人在道观之上说说笑笑,一直到黄昏才离开。何林静与任礼先将朱祁镇送回宅院后,才各自道别。 临别之际,任礼道:“要说珠玉香料等物,昔日太宗自海外带回来,至今尚堆积在府库之中,公公不知可否和陛下言说一二,以此为三军赏赐。所谓皇帝不差饿兵,这赏赐一直这么拖欠着也不是一回事。” 何林静不言可否,只是回应说:“此事我知道了,自会上书禀报于天子。宁远伯稍待。” “有劳公公了。” 何林静稍一颔首,即带着从人离开。望着何林静的背影,任礼的侍卫不由得啐了一口,“什么玩意,三军用命杀敌,最后连发个赏赐还要这般忸怩。” 任礼瞪了身后亲军一眼,道:“此言本官不想要听见第二次了,若是有二次,自去军营领三十军棍。” 弹压住手下的骄兵后,任礼换了一副面孔道:“赏赐一事我自会上书天子,你们急什么,该是你们的自然会是你们的。今年陛下蠲免天下赋税,朝廷没有银子你们又不是不知道。” 手下人的戾气稍减,任礼轻叹一声,“走,回衙门。” 是日夜,何林静没有闲着,在自身官署内接见了南直隶的各个太监,不管这太监是干什么的,都将他们召集来此。 大明朝有南北二京,有着两套班底。在南京任职的官员可以理解为后备官员,熬资历的,等到年限满了就可以升去北京了。 这其中,宦官也是一样,南京同样有着一套宦官班子,否则南京偌大的皇宫由谁人打理,只是文官有调去北京的可能,宦官基本上都是年老之后才被发配来此。已经失了权势,任你曾经多么权势滔天,也还是要承认现实,何林静为当今天子所看重信任,要他们来此还是简单的。实在年老体衰连走步都不利索那就另说。 当然也不是说南京宦官就都是老弱病残,不领正事。南京还有一些实权衙门,比如织造局,采木办等,也都是油水极多的衙门,更不要说乱七八糟的监司,总而言之这里面的水很深就是了。 底下乌央央一大片,何林静含笑道:“劳诸位赏脸,今儿个大晚上让诸位来,是陛下打算重开商路,和外邦做生意。我以前也不曾做过这等事,贸然领了这等大事,唯恐办得岔了,不知道该如何做为好,惹得陛下生气可就坏了。诸位前辈祖宗眼界宽,见识广,若是知道些多的可以说说。我事后一定为诸位向陛下表功。” 一穿着大红貂袍的宦官朗声道:“何公公,陛下既然派你来办这事,你需要用哪些人,怎么用,只管吩咐便是。我们这帮老朽能够帮一把的绝对不会推辞。” 此人,正是昔日的大太监王诚,自从许源成为新的司礼监大太监后,他就来到了南京。 “老祖宗可是羞煞我也!这不是领了差事,就要给他办好吗?老祖宗放心,此事绝然不会麻烦你老人家出手。” “是你嫌弃我老了,没有用了吗?” 何林静狠狠抽着自己的脸颊,等抽了两巴掌之后才道:“瞧小的说的这是什么浑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