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名利场,催情命,少年郎,敢入局否?(1 / 4)
烽火连兵,直至冬月中旬。
刘备入蜀后,战事方休。
外部威胁虽然消除,可左将军府中仍是劳碌不停。
年关将近。
各地太守的报表第次送来。
要由左将军品评政绩。
遭受战乱的郡县,请求拨粮米赈灾。
叛乱的贼人,要择选良民归附民籍。
诸葛亮平叛归来,第一日便是忙的顾不上用饭。
整天操劳于案牍之间,一刻也不曾抬头。
“近来蜀中贼乱颇多,却都是豪强所迫,切不可滥用威刑。”
“凡是二十杖以上的刑罚,都呈送过来,由亮亲自裁决。”
有司接过诸葛亮批阅的竹简,一筐一筐的往外抬去。
这还只处理了一半。
剩下两筐,都等着军师批阅呢。
“事多食少,这么下去,军师身体怎么受得了啊。”
费祎站在门外,端上食盒。
他与马谡对视一眼,终是谁也没敢进去打扰。
未待多时。
寒风刮来,府邸门口,褚黄色的大袍在风中飘荡。
马谡和费祎见主君到来,立刻端正行礼。
“见过主公。”
刘备顺手拿起食盒。
“都下去吧。”
“唯!”
目送二人离去,刘备方才进入府中。
一道人影挡住了案前的光线,诸葛亮并没分神。
“急于处理的公文,放在左案上。”
“事情稍缓的,放在竹筐之中。”
自隆中草庐相会以来,刘备亲眼看着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人,鬓角渐生白发。
“岁月蹉跎,备已人将腐朽,孔明也在慢慢变老啊。”
神情动容片刻后,刘备缓缓向前走了几步。
“孔明,备,不在蜀中,你受累了。”
熟悉的声音传来。
诸葛亮立刻放下笔墨,嘴角噙满笑意,连忙起身相迎。
“主公回来了。”
刘备再世时,诸葛亮的眼中总会有光。
刘备将食盒放下,紧握着诸葛亮的双手,如此大雪天下,饶是屋内生有碳火,他仍是他双手冰寒。
“此番为对抗曹贼,蜀中压力系于孔明一身。”
“今日一见,孔明又消瘦了。”
何止是这几个月的消瘦。
自他二十七岁出山开始,就不曾睡过一個好觉了。
“主公欲伸大义于天下,亲率戎旅,力战汉川。”
“亮不过劳心于案牍之间,有何苦可言。”
刘备甚是宽心。
旋即,将诸葛亮引到次席。
“今日,府中事务,由备亲自处置。”
“军师好生歇息,先用饭吧。”
诸葛亮闻言大惊。
“岂有主公受累,臣子用饭之理。”
“不可……不可啊。”
“哈哈哈。”刘备起于微末,也做过斗食小吏,岂能不知政务。
“孔明,莫要见外,我等君臣如鱼与水,焉有分别。”
诸葛亮深知刘备个性有高祖之风,自然也不是循规蹈矩之人。
加上劳累一天,胃中饥困,也只好趁此闲暇,端来食盒用饭。
蜀中政务堆积如山。
刘备亲自批阅,也感头痛。
“东州兵,近来又开始抢掠了?”
“孔明,何不早言?”
“哼!”
刘备气得丢下竹简。
他生平有两恨。
一则,恨庸吏怠政。
二则,恨军士抢掠。
饶是入蜀后,他麾下荆州将士也是有序进入各地府库,分得金银,并未烧杀抢掠。
反倒是东州兵先前在刘璋统治时期,便在蜀中抄略无度,肆意抢略百姓。
刘备入蜀后,令法正、李严等人参与制定《蜀科》,就是想让他们收敛一下东州兵劫掠的习性。
没想到,蜀中刚定一年多。
这些东州兵又开始手痒了。
果然如同刘云所说。
有些蠹虫,不杀,不足以平心中之恨。
诸葛亮见刘备如此盛怒,亦是吃不下饭。
“主公……此类事件,多如牛毛。”
“亮本欲伸张大义,可东州兵马正随主公征战汉川。”
“故而,此事,亮便暂且压下。”
话说了一半,刘备却也明白。
东州系和荆州系地位相等。
在蜀中,东州士的影响力甚至远大于荆州人。
法正与诸葛亮,在左将军府中并驾齐驱。
若是绕过法正,直接处理东州士,二人今后不好见面啊。
更何况,东州士里,还有一些不知死活的老古董,在背后惹是生非。
为了汉川之战的胜利,诸葛亮不得不隐忍压下。
“年关将近,有些事儿,备必须提早处理,不留祸根。”
刘备一一打开竹简。
放在案上的陈情书,字字令人心惊。
刘备这才明白,为何诸葛亮处理的如此之慢。
这每一件案情都颇为棘手。
若是处置不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