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名利场,催情命,少年郎,敢入局否?(2 / 4)
,就会演变成荆州人和东州士之间的内斗。
“法孝直随主公远征汉川,立下大功,孟达又攻克上庸,东州士功名卓著。”
“这些案情,亮只得等候主公归来,再做定夺。”
刘备亦是深感头痛。
基业越做越大,派系越来越多。
各派诉求并不相等。
做主公的,若是不能妥善处置。曹家、袁家那般的派系内斗,就要在蜀中上演了。
“孔明无忧,当赏则赏,当罚则罚。”
“备,陟罚臧否,定会公允。”
二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
刘备判了几个抢掠的东州士,枭首示众。
其余的也予以严惩。
小的案情处理完毕,接下来就到大案了。
刘备端详着案牍左边,绑着红色系带的竹简。
他伸手一一拆开,看向竹简的一瞬间,顿时心下大震。
“广汉太守臣射坚,议曹从事、军议中郎将臣射援,犍为太守、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二十一人联名上书。”
“诚闻,主公喜得汉川,四方辅定,本乃振翅雍凉、收服二京之机。”
“然,汉中五斗米教,素来猖獗。张鲁一家,本为米贼,割据汉宁,断道行凶。与此奸猾为伍,只恐有伤主公威名。”
“又闻,张鲁逆徒刘升之,饕餮放纵,虐流益州。”
“昔日,在青城山上,劫掠无度,乱淫民女。”
“据传其人,器大如嫪毐之徒,能以转轮。每在深夜,当连御数十女,以至妇人残破,仍不可罢休。”
“蜀郡良妇,满道嚎哭。巴中蛮女,亦不放过。”
“此等恶贼,岂能入主公幕府,忝列门墙。”
“臣等辄依旧典,请诛刘升之!以正蜀中风化,若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
荒谬!
刘备心中盛怒,气得将此竹简掷之于地。
“信口胡诌。”
“刘升之何人,备,岂能不知?”
“莫说这些事儿,尽是子虚乌有,就算真有,备在汉川怎么不曾见过?”
诸葛亮亦是深深一叹。
“主公,五斗米教自兴平元年开始,与东州兵大战,将近二十年。”
“双方血海深仇,不共戴天。”
“升之尚未入蜀,便是四方追讨。”
“若不能妥善处置,升之在蜀中情况不妙啊。”
诸葛亮走上案前,将一排排弹劾的公文全部抱出。
树欲静而风不止。
“冬月初十。”
“广汉郡,新都王氏,满门被灭。”
“次日。”
“蜀郡广都县豪右,朱、冯两家被杀。”
“三日后。”
“马秦、高相的族人,在迁徙汶川郡的路途中,被人灭门。”
手段如此残酷,绝不只是单纯的杀人泄恨。
真正的目的,诸葛亮这才娓娓道来。
“死者皆是以麦糠封嘴,面上贴着封条大字:杀人者,青城山,刘升之也。”
轰隆。
晴天霹雳。
刘备心头一颤。
竟没想到,在蜀中居然有人想致刘升之于死地。
刘云甚至还没在成都露面,背后的真凶就已经开始布局了。
刘备恩怨分明,已是紧握竹简,双目罕见的露出杀意。
“备,本来打算在年关时节,将其接回成都,好生提拔。”
“却没想到,成都却是虎穴龙潭啊。”
“孔明,你怎么看?”
诸葛亮亦是为此事担忧。
“升之乃是天师道的核心,和他结怨的东州士,必不会让他入蜀。”
“此事,不仅是东州士在暗中活动,只怕蜀中豪右,甚至是曹操,也有牵涉。”
刘备愤然起身,当即拔剑而出,一怒便将案牍边角削去。
“看来,曹操得不到升之,便要将他毁掉。”
“备,无论如何,也要保升之周全!”
“快马传令,让升之留在汉川,不得入蜀。”
“且慢!”
诸葛亮劝阻道。
“主公心念升之,拳拳之情,升之自能体味。”
“然而,天师道与东州士之间的血仇,若是无法化解。”
“今后升之在蜀中只怕也会遭人掣肘。”
“且不如,放龙入海,亮,相信升之,一定能够解决此次危局。”
刘备有心把刘云培养为三军主帅。
若是一直拘束在汉川,不在都畿之内,也无法得到提拔。
诸葛亮一言,倒是让刘备惊醒。
他太过重视刘云,以至于差点忘记了他的本事有多大。
能在汉川逆转战局的奇才,区区几个东州士,能挡得住他?
那些人若是不知死活……
刘备反倒担心,刘云会杀戮过多,让东州士血流成河了。
别忘了,汉川的那些世家豪强,刘云可是杀得一个不剩。
“揠苗助长,苗反摧折。”
“孔明所言甚是。”
“备,走之前,予以升之先斩后奏之权。”
“若是有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