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燕国使献督亢九宾礼秦王绕柱走?(1 / 2)
第562章 燕国使+献督亢+九宾礼=秦王绕柱走?
但凡是后世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的人,看到这三个要素,恐怕都会想到些什么。
问:燕国使+献督亢+九宾礼=?
答:燕国使+献督亢+九宾礼=秦王绕柱走
当然,这种担忧仅仅只存在了一瞬间,旋即就被张机抛之脑后了。
想到那个名场面纯粹是条件反射,但刺秦的最关键要素荆轲却没有来,因此这个等式就不成立了。
燕国自然也有可能派出其他人来刺杀,然而仅仅是一个不会武功的蔡乌和两名同样不会武功的副使,又能有什么威胁?
荆轲刺秦给嬴政带来如此大的威胁,最主要的原因不只是荆轲的武艺以及那柄残虹,而是秦廷朝议不许携带兵器,加之那些善战的将军彼时大多都在外驻军,真正能护卫嬴政的也就只有手持嬴政赐予的青霜剑的盖聂。
不过如今不同,且不说荆轲前几年刚刚加入墨家,正在精研墨家的十步一杀法,说白了也就是个二流境界的弟弟,根本无法和一流境界的盖聂相比。
就算是换了一名宗师高手来,还有张机这个领悟了两条道的宗师高手在。
况且张机也是嬴政特赐的“佩剑上殿”之人,更是负责秦王宫宫廷戍卫的卫尉,随身带着湛卢剑,就算是天人合一境界的高手来了,内外兼修的张机也能硬扛片刻。
而有这个时间,羽林卫早就带着强弓劲弩冲上来了。
唯一需要担心的,也就只有殃及群臣的可能了。
张机默然,难得地选择了站在嬴政身旁,让嬴政略微有些诧异,却也没有多想,只是点了点头。
嬴政本就是准允张机站在他身侧的,但张机循礼,更不愿如此张扬,但如今想到了这些可能会出现的刺杀手段,他终归还是要防着一手。
刺杀,原本是诸侯间讳莫如深的手段,尤其是刺王杀驾的事情。
春秋战国八百年,也未曾有多少国君被杀,即便是杀,也多是战场上击杀,或是战胜后杀之,而甚少行刺杀之道。
但燕丹却是打破了这层被诸侯们共同设立的枷锁,破坏了底线,使得刺杀君王的手段开始逐渐流行,甚至以之为荣,也是不免令人唏嘘。
“燕使——!”
“觐见——!”
“燕——!使——!觐——!见——!”
“燕——!使——!觐——!见——!”
负责接待宾客的司仪与传声的内侍呼喊着,传出一波接着一波的声浪,奉常卿亲自指引着燕国相国蔡乌以及两名燕国副使一同步入殿内。
蔡乌以及两名燕国副使整理了一番衣衫,在内侍的帮助下脱下了鞋履,只穿着白净的袜子。
昨日奉常卿已将秦之九宾礼的所需注意的礼仪和规范都告知了蔡乌和两名副使,所以二人也不至于因为没有接触过九宾之礼而出现什么纰漏。
尤其是在入殿前,三人特地沐浴更衣,以香薰熏过衣衫,就连双脚都熏过一番,避免在这种重大的场合因为卫生问题而散发出某些异味。
若是出现这种情况,即便是有着“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嬴政也完全有理由将三人来出去五马分尸。
在秦国迎客的九宾之礼上传出如此臭味,也是极其不尊重秦国的表现,不仅是辜负秦国的好意,更是在羞辱秦国,比任何行为都要恶劣的羞辱!
随着奉常卿的指引,蔡乌一脸沉着地走入大殿,两名燕国副使则是有些紧张和局促。
咸阳宫格外富丽堂皇,不仅金玉珠饰琳琅满目,两侧群臣亦是格外肃穆,繁华且威严,这两种氛围融合为一。
尤其是坐在王位上的嬴政,一袭玄色王袍,更显王者傲人之气,相比起燕王喜和燕太子丹,这份威严令几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局促。
而随着蔡乌以及两名燕国副使走至大殿中央,缓缓行礼。
“燕使参见秦王!”
“副使参见秦王!”
“副使参见秦王!”
“免礼!”
嬴政双目微眯,缓缓起身抬手示意三人起身,咸阳宫的大钟轰鸣,就连敲响了九下。
大钟声音雄浑,振聋发聩,搭配着苍翠青葱的编钟声,隆隆作响的鼓声,笙、琴、瑟等悦耳的乐器声,喧而不闹,哪怕奏乐的声音再响,也只会令人感到威严和隆重,绝不会让人的耳朵感到不适。
这便是顶级的乐声,是太乐令亲自指挥,太乐丞等诸多官吏亲自演奏的乐声,演奏出的悦耳动听的古老曲目。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háng)。”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zhāo)。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háo)。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qín)。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qín)。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便是周人用于欢迎宾客的乐曲,太乐令亲自演唱,声音轻快活泼,颇有迎客之相。
说起来,《鹿鸣》本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