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燕国使献督亢九宾礼秦王绕柱走?(2 / 2)
是周天子大宴群臣时所作,用于九宾之礼上倒也恰如其分。
只是,随着一曲《鹿鸣》罢了,乐曲音调忽然一变,转而变得有些肃杀,不少老秦人,尤其是军方的将军们已然有些面红耳赤了。
因为,这是他们秦人的乐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这是一首即便是苍头黔首都会全篇歌唱并以此为乐,凡遇战事,秦人必歌而迎战。
连续三遍,每一名老秦人都下意识地高声随着太乐令一同歌唱,即便这在九宾之礼上是有些失礼的行为,但无论是太乐令,还是奉常,亦或是吕不韦与隗状这两位丞相,就连嬴政也没有任何不悦之色,反而是跟着一同歌唱。
九宾之礼,虽然隆重,却也是在以隆重而繁华的仪典,变相地告诫来客,莫生异心。
而这由秦人重现的九宾之礼,则是更加直白地将警告放在了明面上。
秦人可以和和气气招待宾客,让宾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绝妙体验,然而若是不怀好意,与秦为敌,那么秦人便会停下迎宾的《小雅·鹿鸣》,改用《秦风·无衣》来迎战!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乡。方叔涖止,其车三千。旂旐央央,方叔率止。约軧错衡,八鸾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
“鴥彼飞隼,其飞戾天,亦集爰止。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钲人伐鼓,陈师鞠旅。显允方叔,伐鼓渊渊,振旅阗阗。”
“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玁狁,蛮荆来威。”
随后又是一首《小雅·采芑》,进一步强化了秦国的威严之势。
不过,既然是迎宾之礼,也不好将威胁之意表露得太过,还是要稍稍收敛锋芒,故而又换上了一首《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邶风·击鼓》的后半部分虽常用于婚礼,然而整首诗却是通过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也是在向燕使表明,秦人有迎客之礼,亦有迎战之勇,同时也兼具止戈之仁。
武者,止戈也。
秦国则是借助这一首《邶风·击鼓》,也是劝告燕国莫要自误,莫要让燕国变成诗中所描述的那种兵荒马乱的场景。
当然,也不止是燕国。
齐王建也曾体验过这一整套由秦国复原的新版九宾之礼,对于尚未征服的魏国和楚国以及南方的百越、夜郎等国,北方的匈奴、林胡等部族,皆是如此。
随着悠扬的歌曲终了,太乐令疲惫地下场,令乐师奏响乐曲,并向奉常卿复命。
可莫要小看这演唱三首曲目,古时可不曾有音响和话筒,虽然咸阳宫的设计之中就有使得声音传遍宫殿的特殊构造,然而宫殿内的面积如此之大,终归还是需要太乐令高声歌唱方能令宫殿内的众人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这位太乐令,可是出自五音家的,而且地位崇高,是太上长老,比如今五音家的掌门还要个高上几个辈分,若非秦国修建大秦学宫,五音家以出仕秦国为完善礼乐为报酬,否则还请不到这一位。
但即便是作为五音家的太上长老,以内力将声音扩散至咸阳宫中,也消耗了其不少气力,才如此疲惫。
“燕使,此番有何见教?”
嬴政看向蔡乌以及两名燕国副使,声音孤傲而威严,脸上也带着肃穆之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