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1 / 3)
第110章第110章
解决了功臣勋贵这边最后的小隐患,文臣、武将那边也有了相应安排。该处理的尖刺拔掉了,虽说不能尽善尽美,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了。妥了,都妥了。
朱元璋做好了'人老病死,听天由命'的准备,他觉得自己能放心地走了。剩下的就交给儿子朱标了。
也不知是心里卸下了重担,还是听太医的话养生起了效果,朱元璋的身体还越养越硬朗了。
等到老朱有天干农活,一不注意就干了一整天,而这一天下来他竞然也没觉着多累。
觉得自己病殃殃,半只脚踏入棺材板的老朱:…”不止如此,那天晚上睡眠都特好,一觉到天亮,神清气爽地去上了个早朝,然后把犯错的官员痛斥一顿,嗓门洪亮到趴在房檐上休息的鸟儿都扑棱翅膀飞走了,受惊不小。
骂完人,通体舒泰。
朱元璋砸吧砸吧嘴,也不知道这玩意儿是不是叫那啥…回光返照?正在犹豫要不要找太医来瞧瞧脉,朱元璋扭头就看到朱标,眼底青黑,唇色苍白,脚步虚浮,似乎是察觉到他的目光,朱标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眨眨眼,眨眼的动作都看着特费力。
那样子,仿佛就剩一口气了。
感觉需要太医的不是他,而是朱标。
朱元璋·….”
“你.…“朱元璋拧了拧眉,“身体不适可有叫太医?”朱标一愣,随即颔首道:“儿臣无大碍,只是最近熬夜太多,太医说只要多休息就好了。”
熬夜就仿佛得了大病了吗?
深度熬夜工作者老朱同志虽然不理解,但他也看出朱标是真不太行了。“算了,这段时间你先好好休息,政务这些都交由我来处理。“朱元璋拍拍他肩膀,“太子,还是要劳逸结合啊。”
“王炳你等会跟着太子回东宫,把剩下没处理完的折子都给朕搬过来。“朱元璋说着,有些摩拳擦掌的样子。
朱标J儿E臣…”
朱元璋抬手打断他,“行了,你就安心休息,好好补个觉,这段时间是辛苦你了。”
朱标…”
最后朱标也没强求,他确实有点撑不住了,一回东宫就把东西全部交给王炳然后回屋去补了个觉。
这一觉直接补到天黑,朱标起来反而觉得手脚酸软无力,喝了点粥就让人去请刘清源刘太医过来。
刘太医一见朱标脸色就心里直摇头,等坐下把完脉,神情也愈发沉重起来,“太子殿下,您真不能再如此下去了,身体已经有所亏空,呈虚乏之相,加上您心中郁结难消,导致气血流转不通,淤堵成堆,长此以往下去,怕是有损语气顿了顿,刘太医不敢说出后面的话。
然而朱标已听懂他未尽之言,表情从容道:“孤已明白,刘太医放心,孤不会拿自己身体开玩笑。”
“哎,刘太医还能说什么呢,想说您这样固执下去,不就是在拿自身体开玩笑嘛。
之前他就劝过,心有郁结,于健康有害,还是要多多开阔心情,适当减少事务,静养几个月,不然容易留下病根。
可太子听了吗?
这么下去,不出事儿才怪。
刘太医深吸一口气,看向朱标郑重其事地劝道:“太子殿下,您如今的身体可不再适合太过劳累了,不然老臣也无法保证您的身体会不会突然垮掉。要真出事,怕是比皇上之前生病还要凶险些。”再不说点吓人的大实话,真等朱标累出大毛病,他们整个太医院也别想活了。
闻言朱标神色果然变了变,他对上刘太医严肃又恳求的眼神,半响后摇头苦笑道:“孤也不是故意折腾自己,只是有些事儿孤也没办法。”朱元璋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他这个太子肩头的担子自然就更重了。以往压在朱元璋身上的工作量全部压在他身上。朱标却不敢也不想示弱。
这个时候,他需要做得好,做得让朱元璋满意,才能让朱元璋放心,免得再徒生枝节,弄出些他不想看到的事情出来。朱标眼神一黯,心中沉沉叹气。
如今面上看着风平浪静了,实则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生出大风浪来。每一步朱标都要走得谨慎,他知道,固执霸道了一辈子的父皇在最后关头更不允许有意外和不确定性出现,任何会威胁他的存在,危害大明的隐患,哪怕只是一颗小小的沙砾,他都无法容忍。
别说是外姓臣子了,就是老朱家的血脉,谁敢在这会儿刺激朱元璋敏感的神经线,那也必定落不到好下场。
要说之前朱元璋还能对亲儿子手下留情,现在,可就不一定了。朱标了解父皇,就像父皇了解他。
他们父子争争吵吵这些年,就是知道对方脾性有多难改,有多顽固,为了心底的坚持谁都不会低头的。
所以,他不能弱,更不能示弱。
只有他压得住满朝文武,威慑得住诸藩王,能把朝堂内外的大小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才能稳稳渡过这个敏感的时期。“可是殿下也要顾着自己身体,累坏了,殿下胸中抱负更无法施展开了。”刘太医不懂朱标心心中苦闷和急切,他也不敢深想,但是,身为太子,一国储君,思虑的也多是国之大事。
刘太医就顺着这个劝说。
“太子殿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