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三边总督汪乔年(2 / 4)
住地叹气。
不久,傅宗龙在离项城只有八里的地方兵败被俘。义军押着他到城门前高喊:“我们是三边总督的护卫官兵,请打开城门让总督进去”,他大声喊道:“我是三边总督,不幸落在贼兵手里,左右都是贼呀!”义军向他唾口水,他大骂:“我是朝廷大臣,要杀就杀,怎肯替贼赚城门来苟活!”愤怒的义军砍下他的头颅,又割下他的耳朵、鼻子。听说好友死得壮烈,汪乔年流着泪感叹:“傅先生死掉,没有人能平定贼寇了”。然而,陕西的危局总得有人支撑,崇祯帝颁发诏书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总督三边军务,接替傅宗龙。
刚上任,兵部的檄文便一个接一个发来,催促他出关作战。关中最后的一点精锐都在项城消耗殆尽,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士无战心,闻贼丧胆。一般的人肯定要叫苦推脱,汪乔年不推辞,殚精竭虑募兵筹粮,准备出关作战。他对部下说:“部队疲惫了,粮饷又缺乏,让我去抵挡正强大无比的敌人,一旦出去,便如同拿肉去喂老虎。但是我不能不出去一回,以便巩固中原地区的民心”。
于是收召散亡的士兵,调集边防部队,凑起骑、步兵三万人。出征前因为担心依附满清的漠南蒙古趁虚袭扰甘肃,遂以天朝的名义传令卫拉特各部小心守御。
“督宪,诸将已经集结完毕,等您入营布置方略”,左右的禀告打乱了汪乔年的遐思。
“仲纶,愿汝在天之灵保佑我讨贼成功”,他叹了口气,气宇轩昂地下城走入军营。大营内,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诸将全身戎装,等待他的训话。
“诸公,贼军祸乱河南,朝廷令我等离陕赴豫救援开封,此正吾辈忘死报国之时,勉之!勉之!”他大呼道,努力提升士气。
“督宪,陕西无兵无粮,如何出关作战”。
“是啊,督宪,我们的军队多是刚招募的新兵,缺乏训练,如何敌得过凶悍的流贼”。
“贼首李自成残暴无比,不如留在陕西,依潼关之险而守”。
诸将皆反对,尤以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三总兵反对得最大声。
汪乔年明白,陕西官军被贼兵打怕了,当务之急是提升官军的士气。
“哼”,他冷笑一声,“本督听说那贼首李自成是陕西人?”
“督宪,李逆是陕西米脂李继迁寨人”,左右说道。
“哼哼,李逆反叛朝廷,罪恶滔天。传本督军令,将李逆的祖坟刨了,从今往后,有贼无我、有我无贼!”
“末将愿追随督宪杀贼报国”,诸将闻言精神一振,齐声高呼,给日薄夕山的大明朝带来了些许生机。
(本章完)
第171章 三边总督汪乔年
“萨茹拉毕立格汗,末将奉大汗之命返回青海,特来辞行”,正当苏勒坦踌躇满志地命人修宫殿、准备进攻日喀则之际,鄂木布、达兰泰二将前来辞行。他俩称苏勒坦为“萨茹拉毕立格汗”,称自己的兄长达延鄂齐尔为“大汗”,表面上看都差不多,实际上是将苏勒坦的地位置于达延鄂齐尔之下。
苏勒坦顾不得计较这些,他在乎的是和硕特人的撤军将让自己这一方少了数千精兵。“两位台吉,当初咱们有言在先,我部让出青海,贵部助我部夺取雪域,如今日喀则未下,何故撤军?”他忍气问道。
对这位杀父仇人,达兰泰可没什么好脸色,冷冷地说道:“当日所言之雪域,只包括拉萨,可不包括日喀则”。
鄂木布忙止住达兰泰,向苏勒坦施礼道:“我三弟是个粗人,您万勿见怪。卫拉特同气连枝,我和硕特部本应助辉特部全取雪域。奈何您是知道的,我部在青海的牧地紧挨着明国的陕西行都司,漠南蒙古诸部投奔清国后,经常入甘肃、青海劫掠。如今清国正与明国在松锦一线大战,陕西三边总督汪乔年写信给大汗提防土默特部入侵。所以大汗才命咱们回青海守御”。
“哦,原来如此,那我便祝两位台吉一路顺风喽”,苏勒坦忍住气,含笑开口。尽管知道这只是和硕特部的托词,也只能忍了。如今自己正全力攻伐雪域,万不可再与和硕特人交恶,两面作战乃兵家大忌,所以只能忍。
不过,他知道鄂木布的话倒不全是假话。事实上,那大明陕西总督汪乔年也给他写过一封类似的信。信中架子十足,直把辉特部视为藩属,一口一个“西番”的叫着,让他做好防御,小心鞑靼入寇。这其实也是苏勒坦自找的,因为与大明贸易在经济上能获得极大的好处,他选择向大明称臣。你称了臣,自然便是人家的藩属。
那时候,自己正忙着进军拉萨,没把这事放心上、客客气气回了封信了事。没料到竟被和硕特人作为撤军的理由。哼!尔等想撤便撤吧,朕倒不信,死了张屠户,便要吃连毛猪!
不过,对这位汪督宪,他还是蛮佩服的。此人是天启二年的进士,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难得的是,身为文官却有一颗武将的心,外御胡虏、内讨流贼。守襄城时亲手杀了三名义军,城破自杀未遂;李自成让他下跪,不肯,于是便挖出他的膝盖骨;依然大骂不止,再让人割下他的舌头;以手指着李自成唾骂不止,又被砍下手指;望北而拜,最后被五牛分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