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第 12 章(1 / 3)
其实仔细想来,在她人生的每一个重大的节点,都有严霄的身影出现。
他们二人即便是做不成志趣相投的朋友,但也算有几次同生死,共患难的情谊在。
宋清晏想起当年她第一次见到严霄,也是在一个这样的一个春天。
永嘉十三年,春三月。
正值草长莺飞之际,曾经因战乱而荒芜的土地经过十年的休养生息,重新恢复了生机。
集市中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百姓穿梭在其中,脸上洋溢着笑容。
江河之上,舟楫繁忙,满载货物的船只穿梭如织,两岸的村庄炊烟袅袅,一片繁荣昌盛之象。
皇帝在这一年的年初便早早定下了春猎的日子,而宋清晏因上元节溜出宫猜灯谜时,同东昌侯府二公子起了争执被罚禁足,若不是借着围猎的机会还不知要在宫里再关上多久。
这是宋澜登基以来最为声势浩大的一次皇家围猎,自他执政以来,每日勤勉,宵衣旰食,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
韬光养晦十数载,如今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饱受争议,如履薄冰的帝王,大梁也逐渐走向国富民强。
先帝在世时,本不属意她爹爹宋澜。
先帝戎马一生,以武功见长。
而宋澜自幼身弱不精于骑射,反倒喜静好读诗书。在他看来,他这个儿子宋澜手无缚鸡之力不说,读书更是将性子读迂腐了,行事妇人之仁优柔寡断。
奈何六子相争,皆不得善终。
皇位一时无人可继,便落到了宋澜头上。
宋澜登基后,朝中质疑之声不断,推行新政屡次受阻。
邻国听闻皇帝不善骑射,行事更是傲慢无礼,将大军盘踞于山下屡有进犯之意。
宋澜少时从不曾有夺嫡之意,在朝中更是无半点亲信,无奈只能向以太后为首的世家旧臣低头。
养精蓄锐多年,宋澜决心在这一年着手准备春猎,召集整顿兵马,检阅武力,向朝野上下树立君威的同时,震慑周边蠢蠢欲动的势力。
伴随着号角声,禁卫军开道,长枪如林步伐整齐划一。
文官峨冠博带,武将披坚执锐,百官扈从簇拥着天子銮驾,锦衣卫护卫随从,队列蜿蜒似长龙。绣着祥龙瑞兽的旌旗在风中烈烈作响,车马辚辚,扬起的尘土如云雾,声势浩大直向猎场而去。
宋清晏和一众皇室宗亲们也一同伴驾春猎,出席祭祀典礼。
新绿初绽,嫩草铺展。
树木抽芽,枝叶在微风中轻摇,翠影斑驳。
一泓春水波光粼粼,似明镜倒映着蓝天。
飞鸟振翅,于空中盘旋,时而俯冲入林,惊起簌簌声响。空气中弥漫着花香与泥土的芬芳,混合成春猎场独有的气息。
宋清晏身着绯红色窄袖猎装,她在这一年个子窜的快,已然超过了她母后郑皇后。谈笑间眼尾向上挑的弧度刚刚好,多一丝便是风情,少一丝却是寡淡。这一身艳丽的红衣,眉眼含笑颇有几分少女英气风姿绰绰的味道。
刚一出营帐,一脚踏上郊外的草地,她猛吸一口空气感慨道:“折竹啊,你知道这猎场同皇城相比多了什么吗?”
折竹整理着包裹,漫不经心道:“什么?”
“自由!”
宋清晏摊开手臂,舒展着筋骨,“正是这几个月亏欠我的自由!”
折竹猜到她又要借着围猎胡作非为一番,愁苦道:“公主,若不是围猎您这会儿还出不来呢,咱们就当出来散散心,莫要张扬生事了。”
“这是什么话,”宋清晏试着手里的弓道:“本公主行事又怎能叫做张扬,那叫实力!”
看着折竹满面愁容的模样,宋清晏侧首又宽慰道::“你放心,我只是想在围猎打几只好的野物,做些物件送给父皇母后。围猎嘛,都是看真本事,他们若是技不如人输给我,也不能算做我欺负了他们不是?”
宋清晏抬眼朝后方看过去,猎场上世家子弟们约莫年长她几岁。
身着华服却毫无英气,嬉闹喧哗,骑在马上东倒西歪,拉弓时手都在颤抖,箭射出便不知去向,空有一副好皮囊,实则皆是一群酒囊饭袋之辈,肩不能挑手不能扛,下个轿子都需人搀扶。
平日里靠着三五成群靠着互相吹捧打成一片,年前那个被她暴揍的东昌侯府二公子,仗着自己家世好在京城大街小巷横行霸道,欺压百姓。
她不过是将他吊在树上吓唬他几下而已,便哭天抹泪险些吓尿了裤子,平白害她被禁足了这么久,当真是无趣。
宋清晏收回视线看向远处,神情逐渐变得认真,目光锐利,手中长弓拉满,随着“嗖”的一声,利箭精准命中靶心。
年少之辈,是朝廷指日可待的希望,不该是他们这般模样。
*
翌日清晨,皇帝宋澜携皇室宗亲,文武百官行过祭祀礼后,坐镇春猎主场。
这些年他日夜操劳,身体状况早已经不能支撑起他骑马出猎,大臣们顾及皇帝颜面便提议让年轻一辈有展示的机会,去猎场博个彩头。
此提议一出,苦了一部分养尊处优的公子哥们。
原本他们只是借机出来玩乐,跟着浑水摸鱼便罢了,没成想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