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普通话的“呻吟”,用地道四川方言如何表达?(1 / 1)
我国各地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丰富多样,是世界上方言和语言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普通话、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样化的灿烂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话词汇,方言中多有其他的表达。比如“发出像叹气的声音”,或“因病痛发出声音”,普通话谓“呻吟”。地道四川方言,则用“呻唤”来表达的,四川话口语中没有“呻吟”这个说法。
“呻唤”,四川方言发音:cēn huàn,音如四川话“称幻”。
民国二十四年《云阳县志》卷十 四《礼俗下·方言上》: “呻,痛楚声也。……今人犹云呻唤,呻读如称。”
已故成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张绍诚先生说: “四川不说呻吟,说呻唤 (cēn,音如抻)。”
“呻唤”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四川方言口语词,而是一个遗存在四川方言的古词,在古代文献典籍中其实多有使用。
摘录部分如下:
南朝·萧齐·求那毗地译《百喻经·人说王纵暴喻》: “夜中呻唤,甚大苦恼。”
隋·阇那崛多译《佛本行集经》卷十五《道见病从品》: “尔时作瓶天子,即于太子前路,化作一病患人……宛转呻唤,不能起举。”
唐·韩愈 《双鸟》诗: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
唐·颜师古《匡谬正俗》卷六: “今痛而呻者,江南俗谓之呻唤。”
唐·释道世编撰《法苑珠林》卷一○: “尔时作瓶天子即于太子前化作一病人,连骸困苦命在须臾,卧粪秽中宛转呻唤,不能起举。”
宋代《太平广记》卷三二五《薄绍之》: “狗于是呻唤垂死,经日不能动。”
清·刘省三《跻春台》卷四《香莲配》: “见大树下睡一乞婆,口中呻唤,痰鸣气吼。”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五:“她也才觉得从头上起,全是痛的。痛得火烧火辣,想不呻唤,却实在忍不住,及至一呻唤,眼泪便流了出来。”
艾芜《山峡中》:“没头的土地菩萨侧边,躺着小黑牛,污腻的上身完全祼露出来,正无力地呻唤着。”
四川方言中,“呻唤”有两个词义,主要词义就是“呻吟:因病痛发出声音”。前述摘录的资料,皆是此义。
四川方言中,“呻唤”也有“呻吟:发出像叹气的声音”的词义,这个词义,使用场景相对要少一些。
沙汀《淘金记》十:“一出大门,他就呻唤了一声,甚至在想念中顿了顿脚。而且,深怪自己竟会选上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拜访时间!”
又《淘金记》十二:“一出大门,彭胖就干笑着呻唤了。白酱丹是能够控制自己的感情的,虽然是不痛快,却能一点不露声色。”
前述两例沙汀笔下的“呻唤”,指“叹气”。
“呻唤”在四川方言中使用的一些场景与例句
场景一:小孩子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跘倒有点痛,忍不住一直在那惊叫唤。大人就说:“你各人不注意跘倒的,紧倒在那呻唤啥子?”(表示呻吟)
场景二: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可真要命。用四川方言表达就是:牙痛不是病,痛起来就只有呻唤连天的。(表示呻吟)
场景三:有时候,一个人想到不如意之事,又不好述说,不由得灰心丧气,时不时“唉”的一声,哀叹不已。不明情况的家人就会责备他:“你在那呻唤啥子喃?”(表示叹气)
场景四:过去,半大娃娃下午放学了还要去割猪草。有时不小心被镰刀割破手指,简单处理后,呻吟着跑回屋。家长一边抹点红药水一边说:“恁大一点小伤,莫紧倒呻唤了!”(表示呻吟)
“呻吟”与“呻唤”的细微区别
一、呻吟
《说文解字注》:呻,吟也;吟,呻也。呻者吟之舒,吟者呻之急。浑言则不别也。可见“呻吟”为同义连文构成的一个词。
呻吟,是比较自我的,多不涉旁人,多为不由自主的发声。
二、呻唤
《说文解字》唤,呼也。唤又有“啼叫”义。
呻唤,从字面分析,有即呻吟又叫唤或呼唤义。一方面把自己的“病痛或哀伤”通过呻吟发泄出来,另一方面,有试图通过呼唤或啼叫,引来亲者的重视或他者的发现(之后获得帮助)。
四川话的“呻唤”,比普通话的“呻吟”,稍微多了一层内涵意思,更有意蕴一些。“呻唤”单就因“病痛”呻吟而言,或可直接释义为“大声呻吟”。
↑返回顶部↑